打卡《双城记——岭南画派溯源研究展》,听取专业人士解读“居派花鸟”,体验奇妙的漆画制作,欣赏南派古琴演奏……12月22日晚,数百市民游客齐聚可园博物馆之夜,共赴一场名园、名画、名人、名琴的雅集,在缤纷花鸟、丝竹管弦之中,流连忘返。
作为“博学东莞”文化品牌活动的重头戏、可园博物馆年末重磅原创展览,《双城记——岭南画派溯源研究展》由东莞市可园博物馆、十香园纪念馆两馆联合举办。本次“博物馆之夜”雅集活动,以“双城记”展览之名,以“从绿绮楼到啸月琴馆”为主题,以琴入诗,以诗赋琴,结合展览展出的“绿绮台琴”及张氏、二居诗词,以专业导赏深入解读展览,以琴诗吟唱、琴箫合奏展现古琴和诗歌魅力,再现可园雅集之趣。
据悉,《双城记——岭南画派溯源研究展》立足“岭南画派重要策源地”“近现代花鸟画摇篮”的历史文化定位,坚持原创研究、传承莞邑文化,以两馆馆藏“二居”(居巢、居廉)绘画精品、文物、文献为载体,展示“二居”在东莞可园和广州十香园的朋友圈、弟子圈以及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回溯在可园孕育的“居派”画风与岭南画派的传承关系以及可园、十香园对岭南画派的深刻影响。
展览从11月28日开展以来,受到广大市民游客的关注。其中,为了让公众获得更沉浸式的逛展体验和文艺收获,主办方不仅在展览设计上突出故事性、艺术性、知识性,以及艺术欣赏和技法解读等服务性,让公众在欣赏其清新灵动的艺术作品、出神入化的色彩技巧的同时,更进一步了解可园、十香园对“二居”艺术生涯和艺术成就,乃至岭南画派起源的突出影响,领悟开放革新、博采众长的岭南文化特质。同时,配以丰富的配套社教活动,面向有针对性的目标群体宣传、传承岭南绘画艺术。
本次“博物馆之夜”雅集便是以“从绿绮楼到啸月琴馆”为主题,面向古琴爱好者举办的配套社教活动之一,旨在以可园主人张敬修和居廉皆爱琴藏琴的传世佳话为切入点,延续可园琴缘,邀请大湾区古琴艺术家现场表演,重现可园文人雅集胜地的场景,共享艺术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岭南画派的重要策源地,素有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美誉的可园,具有浓厚的雅集文化传统,以翰墨雅聚国内顶尖艺术家,留下了许多文人佳话,是东莞乃至岭南文化重要阵地。这里不仅有诗词楹联、书法绘画,更有丝竹管弦,是南派古琴的重要阵地。
其中可园主人张敬修和“二居”皆有藏琴之雅趣:张敬修在可园特建绿绮楼,以藏岭南名琴“绿绮台”,谱写了一段名园名琴的传奇故事;从可园走出的两位岭南画派鼻祖居巢、居廉于广州建十香,也于园中建设啸月琴馆用于珍藏名琴“啸月”。可见,从绿绮楼到啸月琴馆,筑楼藏琴的默契,正说明了张敬修与二居的爱琴之心。
因此,活动当晚,市民游客不仅在专业展览导赏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双城”故事,走进“二居”的花鸟世界,在一幅幅梦幻般的花鸟景致中,陶然自得,在故物与故事中,发历史之幽思;也纷纷亲身体验了漆画制作,用一个个典雅的上面作画,感受“撞水撞粉”作画的奇妙;更是观众在琴音诗韵的牵引下,齐聚可园博物馆报告厅,听取谢东笑、姚亮、王可逊、刘汉超、徐以华、覃妮等多位知名艺术家莅临演出,静享一场听觉、视觉盛宴。
欲将心事付瑶琴。古人爱琴,因为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的承载、一种精神的寄托。作为本次“博物馆之夜”活动的主题和重头戏,整场古琴演奏会上,循着《可园》见《碧涧流泉》 ,在《乌夜啼》后《怀古》,然后《南风畅》,《流水》间,《龙翔操》《越人歌》想接续,但都终于《阳关三叠》之道别,唯剩余音袅袅,绕梁依依。
百年名园,以“双城”为契,以画雅集,以琴会友,以诗传情,共叙名园佳话。现场名家名曲弦歌不断,不仅有古琴之悠扬,洞箫之低回,陶埙之呜咽,更有诗词朗诵、吟唱的抑扬顿挫,口技中的空山鸟鸣,竹筒中的流水淙淙,乃至花腔女高音的高旋激越,让现场观众沉浸其中,宁静优雅。
可以说,本次活动是用一根琴弦将莞穗两座历史名城,将可园与十香园两座历史名园,将可园绿绮楼与十香园啸月琴馆两栋名楼紧紧衔接起来,也将展览、书画与音乐等多种文化融为一体,吸引了众多文艺名家、文艺爱好者、亲子家庭雅集于一处,体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