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真游戏,点亮真童年,东莞市学前教育交流活动举行
东莞+ 2024-12-18 09:53:27

越来越多幼教工作者深刻意识到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关键意义,而如何设计真正契合幼儿发展的游戏,一直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懈思考与积极践行的核心命题。

2024年12月10日上午,东莞市大朗镇中心幼儿园内一片欢声笑语,温暖的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由东莞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游戏研究部主办的“聚焦真游戏 点亮真童年”教研交流活动在此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吸引了全市各镇街幼儿园的园长、教师代表等200余人踊跃参与,他们满怀热忱,共同探寻幼儿自主游戏的真谛,致力于为孩子们精心打造更优质、更富创意的游戏化教育环境。

现场:

落实游戏课程 探讨幼教命题

活动伊始,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李丽英、大朗镇教育管理中心党支部委员陈柱光等嘉宾出席开幕式。陈柱光在致辞中指出,此次教研交流活动是推动东莞市学前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契机,期望各园能够借此深入交流、共同提升,为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教育未来。

随后,东莞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游戏研究部部长、大朗镇中心幼儿园园长陈凌云进行了《聚焦真游戏 点亮真童年》的专题分享。她详细阐述了大朗镇中心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构建路径、实践做法与成功经验。该园严格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质量指南》《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等纲领性文件,全力开发出特色鲜明的游戏课程,涵盖户外体能游戏、户外自主游戏、室内体育游戏、室内自主游戏等多个领域。陈园长强调,园始终坚守以孩子为中心的理念,珍视游戏价值,让自主游戏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重要源泉。

观摩:

特色游戏区域 绽放童真童趣

令人期待的实地观摩环节正式开启,参会人员分组走进大朗镇中心幼儿园精心打造的13个特色户外自主游戏区,包括“骑”乐无穷、朗织坊、田野森林、木工坊等,开启一场充满惊喜与发现的探索之旅。

在“朗织坊”内,五彩的毛线在孩子们手中轻盈穿梭。小班的孩子略显吃力地把毛线绕编出简单图案,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完成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大班的孩子则熟练地用粗毛线针编织着围巾、帽子等小物件,专注投入的神情令人动容。

“门里出身,自会三分”,在“中国羊毛衫名镇”“中国毛织文化艺术之乡”大朗镇,孩子们似乎耳濡目染,天生对毛织感兴趣。一位观摩教师不禁称赞:“将地方毛织特色资源融入幼儿教育,通过毛线编织锻炼动手能力,这种方式实在是太棒了!”

在“骑”乐无穷游戏区,孩子们骑着自行车,以“市民”角色在“街区”和马路上穿梭。他们仔细识别交通信号灯,小心辨别路上的线,欢快地穿越各种路障,努力保持身体平衡。他们的笑声和活力感染着每一位观摩者。一位观摩教师感慨道:“这里的游戏环境设计独具匠心,孩子们在骑行中锻炼了身体,还体验到不同角色,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

在“木工坊”中,孩子们宛如小工匠,专注地将一块块普通木头变成充满创意的作品。“田野森林”里的娃娃家、小时光、梦想小舞台和农家乐,让孩子们尽情亲近自然,体验生活乐趣。他们在娃娃家扮演父母照顾宝宝,在小时光感受生命的奇迹,在梦想小舞台展现自我,在农家乐体验劳动的快乐。

专家观点:

把握游戏平衡 激发幼儿潜能

观摩结束后,进入面对面访谈环节。陈凌云与李丽英、叶衬葵、谢雪雅、邓细琴、王丽妮等专家围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课程游戏化、自主游戏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李丽英在访谈中着重强调,教师在自主游戏中要精准把握自由度和指导度的平衡。她指出:“教师应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适时介入,给予孩子必要的支持,让游戏既充满自由又富有教育价值。”

同时,她还表示游戏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幼儿园要全力确保场地设施安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良好的教育环境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和创造力,即便条件有限,幼儿园也应积极挖掘资源,为孩子创造适宜的游戏空间。”

教师声音:

尊重游戏意愿 助力幼儿成长

教师们在活动中收获颇丰。一位来自桥头镇的教师兴奋地说:“这次活动让我对户外自主游戏有了全新的认识,陈园长的分享和孩子们的游戏状态给了我很多启发,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些经验带回我们园。”另一位教师也深有感触地表示:“专家们的观点让我明白,游戏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更加尊重孩子的游戏意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

一位来自大朗的教师满怀期待地说:“此次教研交流活动构建了一个共享学习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各园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一步强化了教师们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希望更多孩子能在真游戏中绽放真童年。”

文字:记者 赵海霞 图片:记者 赵海霞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