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工商联承办的“莞邑之光向新而行”2024年东莞民营企业家日活动日前落下帷幕。大会发布2024年东莞市民营企业100强、民营工业企业100强、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名单,并为优秀民营企业家、优秀青年民营企业家颁牌。为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的持续壮大,东莞日报将走访一批上榜的优秀民营企业,推出《东莞优秀民营企业》专题报道,让广大民营企业家继续站“C”位、当主角。
去年2月,我国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迎来重大喜讯,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安科技”)宣布,由该公司研发的中国首款可降解高纯镁骨科植入器械产品——“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完成了临床试验病例入组。目前国内医疗市场尚无可降解镁骨钉产品,宜安科技填补了市场空白。
经过30余年的发展,宜安科技从传统加工制造企业转型成为专注于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企业,主要涉及消费电子、汽车零配件、医疗器械、通讯基础设备、大型LED幕墙、工业配件等多个领域,擦亮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名片。
2024年东莞民营企业家日活动上,宜安科技荣获“东莞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荣誉。
两年提取“四个9”
在宜安科技研发总部实验室,记者目睹了其镁骨钉产品真容:外形和普通螺丝钉相差无几,银白色,长度几厘米不等,重量较轻,第一感觉好似一颗铝钉。
骨科手术中,打钢钉、打钢板是常见的治疗手段,缺点是康复后需要二次手术将其取出,给患者增加了负担。有没有一种特别骨钉,既能治病又无需取出呢?
宜安科技研发的国内首款镁骨钉提供了这种可能性,该产品由纯度为99.99%的镁金属制成,相关实验显示,它不仅具有类似钢钉的医学功能,还能在人体内自动溶解,从而免除二次手术取出的麻烦。

可降解镁骨钉完成临床试验,在医疗器械行业引起一番震动,而为了这一天,宜安科技已经等待了13年时间。
宜安科技成立于1993年,早期是一家合金材料公司,镁、铝、锌合金是公司主打材料。2009年,公司创始人李扬德从一名材料专家口中偶然得知,镁在人体内会发生降解,可用于医疗用途,比如做骨钉。这一说法引起李扬德的好奇,他此后研读了大量文献,发现镁骨钉是一个有价值的科研项目,深思熟虑后,他决定深耕这一领域。
作为一家传统工业企业,忽然跨界到专业性极强的医疗器械领域,被质疑可想而知。面对质疑,宜安科技第一个动作就是引进专家团队,弥补专业短板。公司先后搭建了医用镁合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可降解镁植入物临床转化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凝聚了一批来自中科院金属所、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等机构的行业专家。
“最具挑战的是原材料的质量把控。我们的产品原材料纯度很高,俗称‘四个9’,即99.99%纯度的高纯镁,高纯度对设备和工艺的要求都极高。”该公司技术部负责人刘芳菲表示,公司的研发团队花了两年时间,去提取这“四个9”。

有专家护航,镁骨钉研发项目得以顺利推进。2012年进行体外测试和小动物实验;2015年开展大动物实验;2016年得到国内七家临床医院的伦理批件,并申请临床试验审批;2019年7月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试验许可。2020年1月临床试验正式成功入组第一例;2020年5月,纯镁可降解金属螺钉已通过欧盟医疗器械考核,取得CE认证;2023年临床入组184例全部完成,并于2024年2月完成全部跟踪随访工作。
目前,第一款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已完成临床试验跟踪随访工作,目前各临床医院正在形成临床试验报告阶段。第二款可降解镁界面螺钉已正式启动临床试验,目前正在有序进行临床入组。

国资入主,全面开花
就在宜安科技的医用镁合金进行体外测试和小动物实验的2012年,宜安科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登陆资本市场后,宜安科技焕发出新的活力。
2014年,宜安科技确立了公司未来的三大发展战略——镁铝合金精密结构件、液态金属、生物可降解医用镁合金。
当时,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新能源汽车乘着东风,驶入高速“行车道”,宜安科技将公司产品转型至镁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同时,超薄镁合金和稀土镁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产品的应用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宜安科技生产的电机、电控、电池包、转向系统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在几年内就成功覆盖了众多国际国内知名客户品牌。
宜安科技也成为行业内最早进行液态金属研发的企业,更是国内最早将液态金属应用在汽车零部件和消费电子结构件的企业。不仅具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液态金属生产线,在液态金属材料成分、成型技术设备等多方面更是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2018年,是宜安科技历史上又一个大年。这一年,民营企业出身的宜安科技,在国资力量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株洲国投”)入主后“摇身一变”成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据了解,株洲国投重点发展通用航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而宜安科技传统的铝合金、镁合金的精密压铸以及正在进行的液态金属产业化项目,与株洲国投的产业发展契合度较高,协同效应明显。2015年—2017年,宜安科技的营业收入持续上升,但净利润持续下降。株洲国投入股后,宜安科技业绩出现明显变化,收入和盈利同比双双增长。
近年来,宜安科技通过投资、并购新业务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旗下有17家控股子公司,其中有2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个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