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杯向新力|百利达研修班:孕育工业设计人才的摇篮
东莞+ 2024-12-09 19:21:17

回望20世纪90年代,“工业设计”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十分陌生的概念。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仍停留于加工制造的旧辙,企业管理者抱着“拿来主义”、以模仿快速抢占市场的“供方”思维定式,很少有人意识到“设计”对于企业的价值。

面对“模仿与低价值”的恶性循环困境,东莞百利达健康器材有限公司却率先破局,每年拨出数十万资金,连续十年面向中国高校工业设计师生及企业设计师,无偿开放研修培训,最终培养出华为终端分公司负责人、江南大学副校长、清华美院副院长等一众设计界的人才。

点燃本土设计火种

零收费打造“微留学”培训班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东莞百利达健康器材有限公司成立后,产品备受欢迎,却也引来了不少仿冒者。正值中国工业化初期,设计抄袭现象屡见不鲜,这一幕,让百利达的董事长谷田大辅陷入了沉思。

深知仿冒设计弊端的谷田大辅,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开设工业设计研修班,为中国培养本土原创设计力量。1997年,这个想法落地开花,“百利达东莞工业设计研修班” 正式开班,就此开启了一段长达十年的育人之旅。

教学上,研修班有自己的一套 “秘诀”。一方面,坚持理论与实践融合,讲授搭配设计演习,把重心稳稳地放在创新、实践能力的打磨上,全方位提升学员从设计构思、分析,到产品落地、推向市场的全套本事;另一方面,狠抓设计表现技法、模型制作训练,清水、松田两位老师倾囊相授,学员们跟着大师,领悟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真谛。每期还精心组织学员实地参观企业生产流程,让他们吃透材料应用与加工工艺。

办学的十年间,百利达着实下了“血本”,初期便每年拿出数十万元,甚至近百万元的资金用作支持。研修班面向中国高校工业设计教师、学生以及企业设计师开放。学员一旦入选,往返路费、食宿安排、学习用品、专业工具、资料图书由百利达包揽。那些在当时国内极为少见的麦克笔、色粉、绘图工具,还有油泥、油模型制作工具,各类珍贵图书,都能在研修班中看见。当时的教授和学员称百利达研修班为“不出国门的留学”。

输送工业设计尖兵

留下设计交流届光彩的一页

十年来,国内46所大学的240多名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陆续走进研修班,学成之后,他们大多成了中国设计及设计教育领域的中流砥柱,有些更是跻身国内外知名企业、设计机构的领军行列。

第一期学员谢斌现任华为终端分公司负责人,第七期学员汤震启现任华为手机终端工业设计部主创设计师;第二期学员李勤,现任美国Fuseproject副总裁,兼任美国设计师协会董事局主席;第九期学员刘恩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光华龙腾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又如,第二期学员张凌浩、第三期学员陈国强分别任江南大学和燕山大学副校长;在第三期学员中,黄涛现任教于美国南依利诺伊大学,宋武现任华侨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韩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第五期学员刘洋现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学院院长;不久前,第七期学员清华美院副院长赵超当选为国际设计联合会副主席。

“百利达研修班成效卓著,完全可以载入中日友好和设计交流的史册,并留下光彩的一页。“尹定邦教授对此点评道。研修班育人成果及其产生的辐射效应,为我国设计产业与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毋庸置疑的巨大贡献。

化身设计教育的“燃灯者”

东莞杯赛事开启设计赋能新征程

这十年办学并非一帆风顺,企业经营难免碰上不景气的时候,公司内部不乏停办的声音,可谷田大辅依旧态度坚决表示道:“做企业必须回报社会,我们在中国办企业,得到中国政府和民众的支持,理应为中国做点什么。考虑到中国工业设计正处于发展阶段,我们认为自己有责任把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传授给中国的年轻教师和设计师,这件事意义深远。”

改革开放后,工业设计理念被正式引入国内,与日本现代工业设计发端相比,晚了约40年。这40年的“时差”是不容忽视的,直观映射出两国在设计理念、人才储备、产业应用等多维度的差距。不可忽视的是,经过30余年的努力,我国各级政府愈发重视工业设计发展,持续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设计教育从无到有、从弱渐强,工业设计实践成果也日益丰硕,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005年,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一届“东莞杯”大赛举行。这一赛事是我国首个以城市命名、获市政府全力支持且经ICSID认证的国际设计赛事,更开启了地方政府与高校携手,借助国际设计资源赋能本土产业的先河。

历经多年发展,东莞杯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20届。并从原来单纯的工业设计比赛,发展成为贯穿全年的系列设计活动,包括举办工业设计研修班、工业设计进产业集群、设计众包、优秀作品展览、设计创新高峰论坛、颁奖典礼等。

依托“东莞杯”这一纽带,东莞制造业与国际设计资源实现深度对接。一方面,国际设计大师受邀走进东莞,深入了解本土制造产业特性,为企业升级转型提供专业指导与创新思路;另一方面,东莞企业借此契机登上国际设计舞台,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展望未来,我国工业设计仍需立足本土、放眼全球,汲取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借助“东莞杯”这类平台持续发力,深度融合设计与产业,加速迈向工业设计强国行列。

文字:官小群 图片:赵浛锐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