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龚桓 东莞市博物馆新馆项目钢筋组(带班长)
“现场工作可以说千头万绪,例如桁架钢筋要弯多少度?这几根钢筋该如何摆放?要指导工人,多少度才能弯下去?”12月2日,东莞市博物馆新馆项目上,钢筋(带班长)龚桓正在手拿图纸和卷尺,俯身半蹲在地上,复核一个钢筋构造的加长密度。在工地上,龚桓有着不同的角色,他既要负责部分现场管理,也要承担具体的施工工作,保证每个细节都得到妥善处理。
龚桓今年29岁、广西人,目前在中建五局承建的东莞博物馆项目担任钢筋工组长,2021年他在珠海横琴天沐琴台担任项目施工员,2022年他在广西柳州市柳工挖掘机工厂担任项目施工员。五个月前,来到东莞博物馆项目。龚桓介绍,博物馆展厅建筑面积为12727平方米,展厅净面积约8900平方米。计划2026年5月30日完成,2026年10月开馆。自己主要负责现场的施工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技术复核,在博物馆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他和团队一起将特定区域内桁架节点钢筋锚固到两侧的梁内,保障了文物库房防水防潮,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克服高难度构造,在0.49平方米位置安装多种钢筋结构
作为一个钢筋工程班组的班长,龚桓认为,钢筋如同人的骨骼,他们在建筑中纵横交错,共同“编织”出一座城市的脉络。
龚桓回忆,金秋时节正是抢抓项目工期进度的黄金时期。十月上旬,受当时天气的影响,东莞市博物馆新馆项目建筑工地北侧一层钢筋施工过程中,进度推进有所延误。为了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团队当天晚上连夜组织了大约25名工人进行加班加点,按照夜间施工规定,全力以赴确保施工进度。“施工现场井然有序,每辆工程车辆和每位施工人员都按照各自的职责高效运作,展现出一个多方位推进、全方位铺开的施工景象。”
龚桓介绍,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项目占地面积56572平方米,规划建设1栋地上4层、地下1层建筑,建筑高度36米。在10月份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发现二层存在三个区域的桁架节点钢筋纵横交错非常密集,该节点位置0.49平方米的范围内,同时需要安装柱纵向钢筋、梁纵向钢筋、桁架双向斜杆纵向钢筋等。如何既能符合施工图纸上对于该部位钢筋的数量要求,又要满足规范中的构造要求?这个问题困扰着大多数人。
当看到这样的景象,在场很多工作人员纷纷表示,这是从业多年以来,首次接触这样密集和复杂的桁架结构。面对这一棘手的问题,龚桓和项目团队积极与设计单位沟通,并和众多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进行请教,多方协力,调整了新的施工方案,将原本全部锚固到梁柱核心节点的斜杆钢筋部分,锚固到两侧的梁内,及时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内外墙同时施工,细节保障文物库房防水防潮
在工地上,他是与工人直接沟通的关键角色,要负责分配具体的施工任务。更要深入掌握工程的详细要求,并指导工人正确执行施工作业,克服困难,保障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达标。
龚桓介绍,在开始进场时,团队首先开始建造的是A3区地下室底板,该区域是整个项目的核心“文物库房”的组成部分。因博物馆项目文物库房对防水防潮要求比较高,是团队需要克服的一个关键节点。
“地下室的外围防水夹道是个双墙结构,如果选择先施工外墙,然后拆除模板后再施工内墙,就会出现一道施工缝,增加主体结构的渗漏隐患。”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考虑如果选择内外墙一起施工,但主体结构两墙之间的净空仅有1.05米,其横纵向加固背楞及螺杆安装后不足60厘米,作业过程中只能容纳一个成年人,单侧通行施工非常困难,且效率较低。
在经过多次的现场讨论会后,龚桓和施工团队最终决定选择能有效减少渗漏隐患的双墙同时施工方案。“在具体位置的模板安装过程中,我们既考虑了模板的安装与拆除的功效,又将模板的垂直度与平整度控制在均在4毫米以内。”
“我刚过来的时候正值七月,黄土弥漫,烈日炎炎,整个工程现场俨然是一个盆地,部分的基础工程桩基还没有完成。”龚桓说,如今在团队共同努力之下,博物馆项目地上部分已施工至三层板,预计在12月底完成主体的混凝土结构。未来,这座具有独特设计和高质量建造的博物馆地标建筑,将会在不久后展现在市民眼前,让无数过往人群通过参观这座建筑和建筑中的文物,更深入地了解东莞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一线锤炼,参与不同地标建筑建设
2018年,从工程造价专业毕业之后,龚桓选择进入了建筑行业。他说因为父亲当年是从事泥瓦行业,从小在父亲身边长大,看着他现场砌出一座座砖墙,感受建筑艺术通过形体空间的变化,展现出其特有的美感,也同样激发了他对建筑的兴趣。
“一座大楼,从外面看,好像就是一个普通的构造,但我当时就比较好奇,他的内里究竟是怎样的构造,整个过程又是如何建造的?”怀着这样的初心,毕业后龚桓辗转柳州、珠海、东莞等地,已在建筑行业探索了六年。
谈及四海为家的生活,龚桓只字不提辛苦,他说,身为一个建筑人,自己具体在哪一个城市工作和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到各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中去,在不同施工难度大、要求高的项目中不断锻炼自己,不断学习成长。
“我比较喜欢研究技术,特别是对于超高层、有大跨度大悬挑这样一类的工程。我愿意去了解当下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作为扎根施工一线的现场施工工作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龚桓以双手塑造城市建筑的天际线,用双脚在钢筋之上,丈量城市的蓬勃生长。
谈及即将来临的主体混凝土结构封顶节点,他说自己对未来施工过程中的挑战充满期待,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东莞参与更多地标性建筑的建设,和更多来自天南海北的团队成员们,共同助力东莞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