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024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扶持项目话剧《倒不过的时差》在东莞市常平大剧院精彩上演,拉开了“剧汇常平 艺彩纷呈”常平戏剧月活动的帷幕。这部曾获得业界广泛好评、囊括多个奖项的话剧,再次为戏剧爱好者和东莞市民们带来惊喜。该剧目由2024年入选的第二届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臧莹竹执导并主演。
本次演出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东莞市戏剧家协会、东莞市常平镇文化服务中心承办,演出单位为东莞市文化馆常平分馆、东莞城市学院、秦川戏剧工作室。优秀剧目的呈现,展示了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培育与推广项目的成果,以及东莞文艺事业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
话剧上演再获好评,现实题材发人深省
12月1日晚,常平大剧院内座无虚席。舞台上的灯光照亮演员们的面庞,精彩的表演让台下的观众时而随着逗趣的台词捧腹大笑,时而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屏息蹙眉。现实矛盾的敏锐捕捉、生动曲折的故事演绎,让大家透过剧目看见人生百态。饱含情感的塑造、精妙的编排演绎,尽显东莞青年文艺人才的能力与风采。
话剧《倒不过的时差》改编自真实故事,近2个小时的演绎,讲述了一对中国夫妇倾尽全力送儿子到国外留学,其间儿子与同是留学生的中国姑娘相恋并结婚。为减轻年轻一辈压力,老夫妇不惜卖掉国内房产,随儿赴国外养老,并在异国购置新居,开始了祖孙三代的同居生活。不料两代人在生活、文化、观念上产生巨大差异,并由日常的龃龉发展到情感上的裂隙,最终引发令人扼腕的悲剧。
优秀的剧目拥有广阔的舞台。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倒不过的时差》已在2023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青年戏剧节展演中斩获话剧类“最佳剧目”“最佳编剧”“优秀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优秀男演员”“优秀女演员”等7项优异成绩。此次再次登台,既是对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青年文艺人才培育与推广项目”的实施,也为常平戏剧月活动拉开了帷幕。
“今天的话剧让我感觉特别的真实,故事情节取材于生活,又启发了我们对现实的思考。东莞的群众文化氛围、文化供给质量越来越好了。”市民吴女士表示。
针对该剧的现实主义题材特色,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张家港(全国)小戏小品创作基地负责人顾学军点评,“戏剧的任务是唤醒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扰,从而帮助我们跟这些困扰共存,这个戏对题材与戏剧情节处理的分寸很到位。”
此外,《倒不过的时差》此次展演也获得了业界的广泛的肯定与期待。国家一级导演、中央电视台春晚小品总导演娄乃鸣寄语,“看了话剧《倒不过的时差》,我是非常吃惊,一直激动不已。希望你们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奔跑,把你们如此包容的心态和艺术境界带给全国更多的观众。”
著名表演艺术家、总政治部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李文启认为,“这是一部好戏,而且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戏剧,不管是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还是观赏性都是很不错的,现在戏剧需要直面现实生活。”
文艺人才齐齐上阵,青年力量不容小觑
话剧《倒不过的时差》的主创人员全部来自东莞,是一部纯粹的东莞原创舞台剧作品。该剧之所以令人惊艳,离不开其台前幕后的创作及表演团队。中国田汉研究会会长、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原主任周光曾评价,《倒不过的时差》让他对东莞戏剧刮目相看,不仅有很好的编剧、导演,还有一批完全能够胜任舞台的演员。
《倒不过的时差》的执行导演、领衔主演臧莹竹正是东莞市第二届青年文艺人才。在剧中,臧莹竹将自己的“导演哲学”与“表演逻辑”蕴藏于戏剧的编排创演,将家庭摩擦、代际观念冲突、东西方文化差异等多种矛盾层层展现,让人感慨悲剧的发生是偶然也是必然。
《倒不过的时差》对于臧莹竹来说,是厚积薄发的作品,也是她过往戏剧与表演积累集中绽放的成果。过往,她是知名艺术学校学生、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如今,她是东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戏剧与影视学副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生活工作学习与戏剧表演相融交织,造就了臧莹竹对戏剧的独特理解,也成就了她表演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在臧莹竹看来,戏剧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食粮、情感的寄托,一种思想的启示和社会的批判工具。“戏剧不应该是生硬的教化,而是将矛盾呈现,给观众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间。正如人是复杂多面的,戏剧是对生活的再现。”
据悉,为加强东莞市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扶持推广青年文艺人才,提升文艺原创力,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实施青年文艺人才培育与推广项目,以文学、戏剧、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摄影、影视、曲艺等领域为重点,每三年遴选出一批青年文艺人才进行培育、推广及项目扶持。
近年来,东莞大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和文艺高质量发展,让文艺工作者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拳脚。文艺精品层出迭见、城市精神彰显发扬、群众文化欣欣向荣,无不让人感慨这是“一座有理想的城”与“一群有梦想的人”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