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媒体联合采访活动走进中国散裂中子源:走进“大国重器”,探寻科学之光
东莞+ 2024-12-02 20:32:24

12月2日,“同心筑梦·共谋发展”粤港澳媒体走进大湾区联合采访活动走进位于东莞松山湖的中国散裂中子源,走进“大国重器”,探寻科学之光,了解散裂中子源在推动科技创新,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作用。

本次采访由中国记协组织主办,来自人民日报社广东分社、新华社广东分社,以及香港、澳门媒体代表约30人参加本次采访活动。

当天,采访团一行来到中国散裂中子源展厅,参观了解散裂中子源的立项建设过程、建筑分区、科学设施功能、园区未来规划,以及其工作原理和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子科学部副主任张俊荣介绍了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整体概况和散裂中子源的建设进展,对散裂中子源满足国家战略需求,解决前沿科技瓶颈问题的应用成果做了详细介绍。

据悉,自2018年投入运行以来,散裂中子源持续稳定高效运行,已完成12轮开放,每年运行时间超过5000小时,时长和效率都处于国际同类装置的领先水平。目前已完成了超过1700个科研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科学成果,如锂离子电池特性、太阳能电池结构、稀土磁性、新型高温超导、量子材料、功能薄膜、高强合金、芯片单粒子效应等,为国家诸多领域的战略需求和高科技产业提供关键的研究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散裂中子源建设了8台合作谱仪,已经陆续投入运行。

“我想展现给海外受众东莞这个‘世界工厂’的另一面。它是如何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型变成一个科创引擎。”广东广播电视台对外传播中心记者李添岳参观了中国散裂中子源后表示。

今年1月,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已启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台同步辐射光源南方先进光源正在前期准备中。被称为人类最快“闪光灯”的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即将开工建设,一个世界级大科学装置集群正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崛起。

其中, 二期工程将在目前已建成的中国散裂中子源装置基础上增设科研设备,将主要建设11台中子谱仪和实验终端,建成后中子谱仪数量将增加到20台,并新增国内首台缪子实验终端和高能质子实验终端;同时,加速器打靶束流功率将从一期的100千瓦设计指标提高到500千瓦。

文字:资深记者 张华桥 图片:记者 陈栋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