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银发力量”!桥头打造“关爱讲堂”
东莞+ 2024-11-26 18:24:37

从首创编发《桥头人的故事》关爱读本,到《莫家拳》电影在学生群体中点燃非遗热度;从打造“7+17”关爱矩阵,到“点单式”推动“关爱讲堂”全覆盖进校园……近年来,着眼为党育人和铸魂育人,桥头镇深入实施“银发护苗”工程,挖掘、传承乡土文化,创新打造“关爱讲堂”志愿服务品牌。今年以来开展“关爱讲堂”志愿服务活动达86场次,惠及青少年学生9700多人次。

以传播“红色桥头”精神为牵引

2023年,桥头镇在全市率先构建以党建为引领、“银龄”志愿者为主体、关爱未成年人为主旨的工作体系,创新打造“关爱讲堂”志愿服务品牌,成立多支由“五老”队伍组成的“关爱讲堂”志愿服务联盟、“莲动银发”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下沉各中小学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用乡音传递党的声音。

上好用好“关爱讲堂”的同时,桥头镇还开设“画说桥头”“桥头人的故事”系列课堂,一众“五老”人员以多年来用镜头记录下来的桥头发展变迁历程、党员先锋事迹为蓝本,讲述关于桥头的故事。

“画说桥头”课堂从一张张不同时代的东莞地图说起桥头的由来;从东深供水工程历史画册说起,讲述桥头人民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开拓东江一级站引水河,实现改天换地;从镜头下的桥头宾馆、桥头体育中心、6•28桥头日、桥头镇首届运动会,……一个个镜头讲述了桥头人民在改革开放春风下,敢为人先、拼搏争先的生动事例,推动青少年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年5月,桥头镇关心下一代教育读本《桥头人的故事》首发,由桥头镇关工委联合桥头作家协会组织编撰。“五老”担任编委会成员,精心编制教材读本,利用三年时间组织开展调研,深挖桥头人文资源和红色资源,收编了革命将领罗少彦、土壤学家邓植仪、爱国实业家邓盛仪等9名桥头本土模范人物的励志故事,并通过“关爱讲堂”开讲“桥头人的故事”,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励志人物基因,赓续桥头文化命脉。

此外,桥头镇还充分利用石水口村东江纵队铁东大队大队部遗址、邓屋村“坪石先生”陈列馆等桥头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把宣讲课堂“搬”到红色阵地、“搬”到名人故居,结合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等方式,开展沉浸式教学。

以延伸关爱触角为抓手

随着“关爱讲堂”的深入推进,桥头镇宣教文化旅游办公室、关工委、文明实践中心、镇委党校、团委等资源联创共建,多向延伸“关爱讲堂”志愿服务触角,将“设定式”授课变为“点餐式”送课,按需求送课上门,推动“关爱讲堂”进单位、进校园、进村(社区),形成“部门搭台、五老唱戏”生动局面。

发挥好宣讲辐射效应,让老同志宣讲之声通过“关爱讲堂”传播开来、放大起来,不断丰富和拓展讲学内容和宣讲团力量,持续提升和扩大“关爱讲堂”品牌活力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用好镇委党校培训资源,在“榕树下”“村头口”“课堂上”“车间里”,面向预备党员、新入职公务员、聘员、农村青年、“两新党员”、新兴领域人群等群体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专题宣讲,不断拓展“关爱讲堂”志愿服务覆盖面。

在发挥好服务基层效用方面,桥头镇推动“银发力量”“身”入基层,在石竹山水园住宅小区推行“‘银龄’+睦邻善治”行动,组建文化教育、矛盾调解、安全防范等6支志愿服务队伍,初步构建“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双融双促工作格局。

为充分发挥好“学宣防帮”效能,桥头镇常态化开展“开学禁毒第一课”“法律零距离”等学习宣讲,开展“关爱女童 护苗成长”等防身教育,做好45名社会爱心人士结对帮扶桥头镇34名困境青少年活动。

文字:袁健斌 通讯员 香雅怡 图片:桥头供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