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日前,莞城街道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主题宣讲(“莞邑百姓宣讲”进社区)活动,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宣讲员结合自身经历,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进一步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发作为、再创佳绩,推动莞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本报推出“莞邑百姓宣讲进社区”栏目,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街道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的生动故事,敬请关注。
■兴塘社区宣讲员、东莞市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刘玉平 莞城供图
从老家河北来到东莞工作,十五年弹指即逝。刘玉平从一名五星义工,成为东莞正阳社工机构的创始人之一,她的社工之旅中,汇聚了众多触动心灵的感人故事。
残疾人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他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日益受到重视。残疾人由于受身体条件的限制,在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文化助残非遗传承项目通过提供非遗项目的体验学习、培训和传承展示,为残疾人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化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满足其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他们更加积极地融入社会。
文化助残非遗传承项目由“东莞市民生大莞家民生微实事”专项资金资助,是东莞市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运营的一项助残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刘玉平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带领残疾人参观非遗建设基地、非遗展览馆等,让他们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与此同时,她还积极组织文化交流、节目表演、社区义卖等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积极做好非遗推广和创新工作。
此外,正阳社工还邀请兴塘醒狮、龙形拳传承基地的传承人,为残疾人开展公益培训,通过有序训练,增强残疾人朋友的体质,让他们在运动中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在推广兴塘醒狮、龙形拳文化的同时,注重非遗与残疾人经历的深度融合,通过非遗美食品尝、非遗电影赏析等形式,让残疾人享受文化盛宴,找到与自身经历的共鸣。
自文化助残非遗传承项目实施以来,其服务范围已广泛覆盖莞城街道的8个社区,成功举办32场活动,惠及608人次残疾人。项目通过积极整合周边资源,编制成1份详尽的资源名录,并成功组建起一支由20名志愿者构成的残疾人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一支12人的残疾人龙形拳表演队,以及一支10人的残疾人醒狮表演队。这些举措为残疾人朋友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风采、实现个人价值的宝贵平台。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美好非遗传习“小时光”,展现东莞文化“大自信”。
带领机构成长,刘玉平经历过挫折,也收获着成长。十五年间,东莞正阳从十几名专职人员,到现在拥有专职社工团队近500人,这是刘玉平带领正阳社工团队一步一个脚印量出来的。作为机构创始人之一的刘玉平,将带领团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积极推进“美丽庭院”建设、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微治理、家庭教育进万家、惠职工等一批在东莞落地的“百千万工程”亮点品牌项目。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方法,将更多更专业的社工服务送到居民朋友身边,为社区工作增光添彩,助力“百千万工程”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