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才聚惠州”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路演举行
惠州头条 2024-11-13 16:06:18

新型肝脏特异性磁共振造影剂类原研药、轴承套圈自动检测系统、锰铁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基于电化学沉积毛细芯的平板热管技术……11月11日,惠州市第三届人才周活动——“创新驱动 才聚惠州”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活动,在惠城区天安数码城科创园举行,9个来自生物医药和新材料领域的优秀项目,给现场嘉宾、投资人、创新创业者带来一场技术盛宴。

项目路演现场。 惠州日报记者林丽娟 摄

 

路演现场
医疗石化等路演项目含金量高

 

当日的项目路演紧张而精彩。来自兰州大学的刘钊首先上台,带来“新型肝脏特异性磁共振造影剂类原研药”路演。刘钊介绍,以原发性肝癌为代表的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以医用造影剂为基础的增强检查是诊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国造影剂类药物市场已超过百亿元。肝脏靶向增强磁共振市场上,目前仅有钆塞酸二钠与钆贝葡胺两种产品,而钆塞酸二钠市场占有率达到80%。“我们研发的新型肝脏特异性磁共振造影剂类原研药由钆塞酸二钠改进而来,具有更高的成像效率与更低的毒副作用。”刘钊信心满满地介绍项目。

这一医学前沿项目引起现场专家、投资者的极大兴趣。有专家现场问何时能拿到批文。“大约3年,造影剂属于诊断药物,与治疗类药物不同,不需要进行治疗效果评价,因此研发失败的风险极低。”刘钊解释说。

石化产业是惠州两大支柱产业之一,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张绪穆带来的“5G催化技术引领石化及新材料未来”路演颇受现场关注。“利用我们自主研发的氢甲酰化催化剂,以混合丁烯为原料生产新型环保增塑剂DPHP旨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与央企合作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项目,将化工废弃物转化为MMA,预计年产量8万吨,产值10亿元,利润超20%。”张绪穆的项目引起了强烈反响。

“今天路演的9个项目都很不错,比如两个医学项目、石化项目、储能项目,技术都比较先进,颠覆了现有技术,甚至解决了一些‘卡脖子’问题。”惠州市润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雷超说,“不过,科技成果要走出实验室实现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我们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医疗需求持续增加,估计造影剂类原研药能比较快实现市场化。”

路演当天即见成效。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中小型轴承生产厂商主要还是采用人工检测的方法检测轴承零件,武汉纺织大学的轴承套圈自动检测系统能够根据轴承的不同型号,自适应地调整检测系统的配置,自动上料,自动识别,自动分拣。这套设备,受到仲恺企业的关注,当天下午就获邀到仲恺商谈细节。

惠阳区把新型储能作为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来培育和打造。中山大学的锰铁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液流电池因安全性高、寿命长、易于回收且不受地理环境约束等优点而成为长时储能技术的有力竞争者。中山大学的锰铁液流电池储能技术,以Mn3+/Mn2+和Fe2+/Fe3+氧化还原对为负极,构建了一种低成本安全性高的液流电池,受到惠阳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的关注,双方当天下午就对项目落地转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创新平台
建设完善科技创新平台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记者在项目名单上看到,当日路演的项目,主要来自各大高校,包括兰州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此次路演活动,旨在为高校提供一个展示最新科技创新成果的平台和窗口,为高校和企业开展科技合作牵线搭桥。”惠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说。

据悉,截至目前,惠州市面向“2+1”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了“两大科学装置+1家先进能源省实验室+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一批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我们是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大科学装置的地级市,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两大装置被誉为‘国之重器’,是‘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成为所在领域国际领先水平的大科学装置,吸引约1500名海内外科学家到惠州从事科研工作,有望在能源等领域产生大量的原创性科研成果。”惠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向创新创业人才推介惠州创新环境时说。

依托这两大科学装置,惠州市还组建了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东江实验室),聚焦先进核能、化石能源、新能源和新型储能等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目前已取得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包括世界最黑的核孔膜超黑材料、国际领先水平的离子液体催化CO2合成碳酸酯绿色成套技术、重离子治癌装置同步加速器、高纯度医用同位素分离技术等。

在这些重大创新平台的带动下,惠州创新氛围日益浓厚。2019年至2023年,全市省级重点实验室从4家增至7家,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从15家增至2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491家增至631家,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政策支持
惠州出台系列政策支持科技创新

 

为鼓励支持企业、人才创新创业,惠州市还出台了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在技术攻关政策方面,围绕“2+1”现代产业(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技术需求,强化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包括重点领域研发项目和“揭榜挂帅”项目,引导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在高企扶持政策方面,惠州为高企提供税收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直接奖励等优惠政策。

在创新平台政策方面,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省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补足科教资源创新链,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协同发展。其中,对于基础研究类省重点实验室,省财政按照300万元/家标准资助建设;技术攻关类省重点实验室,按省财政100万元/家、市财政不低于100万元/家标准资助建设;省市共建省重点实验室,分基础研究类、技术攻关类,省市财政分别按照200万元/家、100万元/家标准资助建设。

在孵化载体政策方面,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全链条孵化生态,为众多创业者实现创意想法提供场所和全方位孵化育成服务。

在成果转化政策方面,今年3月出台了《惠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强重点产业科技成果引进,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常态化开展重点产业科技成果项目捕捉、挖掘、转化和服务工作,每年安排最高500万元对已转化的项目进行奖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高效转化。

在科技人才政策方面,出台《惠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引进培育科技人才(团队)的实施办法》,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创业团队进行扶持奖补。比如,对于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按A、B、C、D、E,分别给予500万元、4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资助,分五年等额发放。

“听了惠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的介绍,感觉惠州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挺大的。我们兰州大学具有科研优势,但是产业没有珠三角地区发达,我们希望,我们的科研成果能在这里实现市场化。”刘钊说。

惠州日报记者林丽娟 通讯员惠科宣

一审:韩树峰 二审:刘恒志 三审:李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