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教育|付费“水赛”,几十元就能买来一纸证书?
东莞+ 2024-11-05 17:13:10

【新闻】“5分钟2张国家级证书”“22个水奖,帮我拿下1.8万元奖学金”……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记者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分享自己拿国家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的“经验帖”,其分享的“核心秘诀”就在于——付费参加“水赛”。从报道看,这类“水赛”并不少见。有的只需花几十元报名费、简单“走个过场”即可轻松获奖。一些举办“水赛”的机构甚至直接出售相关证书。借助比赛奖项泛滥和规则简单等特点,组织者轻松从中牟取不当利益。

【评论】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竞赛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对“水赛”这一现象,学校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有效的管理。无论是教育组织还是学生,都应将追求实质性的学术成就作为目标,而非仅仅追求表面的荣耀。通过“水赛”获得荣誉,这类比赛不仅对学术没有实质性贡献,而且极大地损害了学术的公平性和竞赛的科学性。

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可以展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学科竞赛的教育功能一直被尊重和提倡。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已经发布《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通知》,倡导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对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水赛”现象的广泛存在对大学综合评价体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这类竞赛通常不能准确地衡量学生的学术成就和综合素养,从而使得评价结果可信度大为降低;另一方面,它还助长校园内的不正之风,这与高等教育追求的公正和公平价值观是相冲突的。

因此,要从多方面下手,合力抵制“水赛”乱象。相关部门应当迅速采取行动,加强监管和治理,防止这些“水赛”组织趁机牟利。学校应该推崇的是以理性为基础,对学术研究持续热情的态度,同时加大审查证书及竞赛的权威性和真实性。此外,学生应该理解,真正的影响力和认可来自于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学术实力,这比依靠几十元就能买到的“竞赛证书”带来的短暂声誉要持久和珍贵得多。

文字:记者 刘瀚擎 图片:漫画/郑伟华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