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亮眼成绩,贡献了六成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七成以上的税收总额、八成以上的创新成果、九成以上的市场经营主体。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政企合力的成果。一直以来,东莞相关部门倾心竭力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此,东莞日报推出“我为民企保驾护航”专题,走访市工商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市金融局等单位,透视东莞民营经济的现状和未来。
近年来,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下称“市发改局”)落实东莞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增强民间投资信心。
持续增强投资信心
推动民间投资“愿投”
为进一步降本增效促进社会投资提振民间投资信心,市发改局以惠企助企政策为发力点,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
近年来,市发改局出台“暖工稳产促消费”“降成本8条”“新升规奖励6条”等系列政策。上半年,为企业减免社保费35.69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合计97.7亿元。市发改局积极打造“企业直通车”,覆盖全市重点企业,实现企业诉求“一键办理”,一般事项10个工作日内办结,复杂事项1个月内办结。
打造投资兴业沃土
推动民间投资“能投”
近年来,市发改局整合80平方公里土地空间,规划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力保障企业用地资金等要素需求。
市发改局积极推动重大项目释放发展机遇,今年以来已为154个项目用地指标5480.68亩、用林指标519.58亩,推动莞台高新产业园区壹号园区项目、顺丰东莞3C供应链快件生产项目等48个项目提前动工。通过全球招商大会,市发改局成功引进一批重特大产业立新柱龙头项目,亿元以上战新支柱产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推动民间投资“快投”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市发改局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以“减”提效能,大力精简审批材料,出台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建设项目优化政策,将审批总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
以“并”增效率,通过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摘牌即动工”“完工即投产”系列改革,向一批重大项目供地2149亩,70%以上已供地试点项目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以“放”激活力,向松山湖高新区、水乡经济区及镇街委托下放一系列事权,进一步优化了审批服务、提升审批效率。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民间投资“敢投”
市发改局还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以点带面牵引带动全市改革向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全市促进民间投资注入新的动能。
东莞市民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以及网上“一键装”服务,成为全省进驻部门最全、事项最多、综合窗集成度最高的办事大厅。出台《东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成立东莞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由书记、市长共同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融资方面,市发改局开发了东莞市中小微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即东莞市“信易贷”平台,建立36类信用数据目录清单,全方位、多维度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信用状况,为银行放贷提供参考依据。市发改局还结合东莞产业特色及企业需求,推动银行开发“茶叶贷”“海鲜贷”“产业园区租金贷”等特色融资产品,鼓励企业授权查询其信用信息,以便获得更加便捷的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