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基层协商民主机制
东莞+ 2024-10-11 10:20:3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协商民主机制”,提出“健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制度化平台”。协商民主包含协商主体、协商客体、协商方式三个因素,健全基层协商民主机制,需要从提升协商主体的民主能力、协商内容聚焦民生需要、丰富协商民主方式等三个方面努力。

一、提升协商主体的民主能力

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离不开协商主体的民主能力。新时代基层协商民主的主体不断拓展,已经从先前的社会精英群体逐渐进入社会大众群体。要达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目的,实行人民当家作主,这就要求在基层协商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协商民主参与者的民主能力。只有这样,基层协商民主才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真正成为反映民情、吸纳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途径。一是强化协商民主意愿。总体上协商民主已成为共识,少数同志还存在不想协商不愿协商的错误认识;因此,党员干部要坚持去除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理念,提升民主素养,善纳民意、为民服务。二是提高政治参与能力。新时代基层协商民主日趋成熟和完善。但是受教育和阅历的影响,对政治事务的理解和参与能力有限,基层协商中也存在个别协商议题不够准确和精准,协商意见不够科学有效。因此,要把握自身定位、坚持学习、做好调查研究,提升政治素质和参政能力。三是树立务实的议事作风。协商不是空谈,要严谨论证动真格,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使决策和工作顺乎民意、合乎实际。四是坚持公开原则。要坚持协商信息公开,让参与者能够知道相关信息。要将公开原则贯穿基层协商民主全过程,做到内容公开,明白有什么意图或者具体的初步方案;过程公开,将参与讨论、协商和决策的全过程公之于众;结果公开,以便参与者加强监督。

二、协商内容聚焦民生需要

基层协商民主要有生命力,协商内容就要紧跟新时代要求,服务新时代基层实践。随着新时代基层经济社会的发展,协商内容也趋于聚焦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比如,经济、税收、产业、交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环境等涉及面广且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因此,协商民主内容要注重基层、要聚焦民生。一是注重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要强化基层党委政府的引导作用。基层党委政府引导作用体现在协商民主的制度框架是由基层党委政府主导制定的。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完善协商民主实践,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向制度化方向转变,进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二要聚焦民生。对于老百姓来说,民主要深入头脑,必须通过解决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来实现。协商民主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从人民群众关心、涉及其切身利益的问题出发,具体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这样的协商民主才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认同。当前东莞市以实施“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为契机,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广泛征集和实施“民生微实事”,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小急难”问题。比如,望牛墩镇官洲村搭建的“榕树下聊天”,建成长者饭堂让老人吃上热乎饭;沙田镇稔洲村通过“村民议事亭”,解决了村里的校车购置、农田鱼塘出租、篮球场升级改造等事宜。

三、丰富协商民主方式

基层协商民主要继续前行,就要丰富协商方式,通过各种途径、渠道和方式,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当前丰富协商方式,一个重点是网络协商民主。网络技术的兴起,为协商民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网络协商拓宽了协商民主的参与面,网络上涌现出了留学人员、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和非公有制经济年轻一代人士(统战)等新的社会阶层群体,他们在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和引导社会舆论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网络协商提升了协商民主的开放性。由原来面对面的会议协商方式转变为现代网络协商,由原来的利益主体公开转为整个社会高度透明、公开。而且网络协商解决了传统协商成本高、耗费时间长等问题。比如,农村的“两委”干部也经常利用微信等新兴媒体,召开网上村民代表大会,让远在千里之外打工的村民通过微信群发表看法,提出建议;城市的一些单位或企业纷纷采用QQ群或微信群商量事情,解决问题。推进网络协商民主,一要确立网络+协商民主的理念。要倡导畅所欲言、体谅包容、平等议事、互动交流的协商议政氛围,以更加平等、开放和尊重的心态对待网络民意,广泛搜集并及时反映利益诉求,与社会各界积极互动,形成良好的“网络民主”氛围。二是健全网络协商民主的相关制度规范。需要从法律法规、参与机制等层面进行制度设计,防止网络协商的一些不足,从而保证协商过程与结果的合法性、平等性与公正性。比如,为了克服网络上协商信息的虚假性和欺骗性,通过网络诚信建设、网络法律建设来保证协商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为了防止网络协商信息的不相关性,特别是把协商价值不大的信息放进群内,需要加强网络协商的规范性和公共性。

(作者系东莞市委党校教育长、副教授)

文字:王金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