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莞城市科学节|市教育局:构建科学教育新格局,把科技创新种子种到学生心中
东莞+ 2024-10-02 15:56:14

科学教育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途径,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基础,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大计。近年来,东莞市教育局结合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率先出台中小学科学教育二十条,首创全面配备科学副校长制度,深入实施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点亮”行动,把科技创新的种子种到中小学生心中,大力推动中小学生全面成长。

顶层设计出实招,率先在全国出台中小学科学教育二十条

2023年3月,东莞率先发布《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科学教育“点亮”行动、构建学校科学教育体系、深化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推进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行动、加强科学教育品牌建设五大任务、共20条举措,旨在到2025年实现基本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上下贯通、内外融通、部门联通、人人参与”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新格局,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中小学科学教育服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能力全面增强。

启动中小学科学教育“点亮”行动一年来,东莞正在形成全市协同、统筹推进的科学教育工作体系。今年1月,东莞科学教育工作案例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成为广东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市,2月,东莞又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为助力全国科学教育开展先行探路,努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近日,在本次城市科学节启动仪式上,教育局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了《东莞市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形成全社会支持科学教育的良好生态,青少年科学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东莞立足推动全市科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质全面多样发展,坚持以项目化、成果化、品牌化塑造新优势。比如,在课程建设实施方面,实施“课程建设135工程”,着力构建一套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策划举办“未来课程”“品质课堂”等大赛,打造300节示范课;分层分类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和教学应用,建设一批实验项目、示范项目和标杆项目,建设500项教学资源。

在科学教育品牌塑造方面,一是实施“科学活动135工程”,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不少于100场,每年举行科技竞赛活动不少于30场,开展科普研学活动不少于500场;二是打造协同组科学教育共同体,实施协同组“五个100”工程,积极推动与港澳台科学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大力推进“科普援疆”“科普援铜”等系列行动,强化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高东莞科学教育辐射力和影响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室资源保障,夯实科学教育基础

近年来,东莞市加强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教育场室资源保障,夯实科学教育基础,推动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提升,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养。

在师资队伍上谋创新,东莞首创全面配备科普副校长制度。组织全市中小学校聘请科学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工程师等科技工作者担任科普副校长,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定期邀请科普副校长开展科学专题讲座、科学实践指导等活动,让中小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两院院士等科学家,在学生心中播下科学种子的同时,也是在播下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种子。

目前已推动全市超九成中小学聘请科普副校长。大力开展“科学家进校园”活动,近两年来举办了250余场院士、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其中聘请何镜堂、田刚、刘焕明、汪卫华等院士和一批热爱教育事业、科普教育经验丰富的科学家走进校园作科学报告、讲述科学故事。此外,每年开展了500余次科普研学活动,覆盖学生达10万人次;组织了31余场科技竞赛活动,涉及项目超100个,参赛学生累计达6万人次。

在场室资源上抓保障,东莞连续两年将强化中小学生实验能力提升纳入市“民生实事”,逐步推动中小学校探究实验室、科学实验课、科普430和科普副校长四项全覆盖。东莞制定《东莞市普通中小学科学类实验室建设指引》,从设施设备配备等方面细化分类标准,结合实际推出标配版、适配版、高配版。去年以来,已推动全市完成升级改造中小学科学类实验室194间、新建设科学类实验室171间,实现公办中小学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全覆盖,让每所学校的孩子都有机会走进实验室开展科学探究实验。

除了强化校内资源,全市不断整合优化校外资源,组织市级“每月一主题科学探秘活动”10场,镇街、学校开展探访科技企业活动200余次,参与学生达8万人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场景和机会,极大地丰富了科学教育资源。

开展系列项目活动,全方位多层次营造科学教育浓厚氛围

今年城市科技节期间,市教育局计划于10月18日至19日隆重举办“2024年东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预计超十万师生参与整个科技节活动。科技节以“探大国重器,育未来英才”为主题,围绕培育学生“提问、思考、研究、创新”等能力,精心策划了五大板块,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通过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重量级嘉宾,以高规格的形式举办科技节开幕式。在活动中,两院院士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为创新能力强的“科创之星”颁发奖项,以激励更多学生投身于科技创新的浪潮中。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问能力已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通过开展“好问题”大赛初赛,从上万份的问题中遴选出300个好问题进入线上展示,并在科技节当天举行好问题大赛复赛,评选出学生代表现场进行展示与答辩,鼓励学生提出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学生敢于提出新时代“十万个为什么”。

组织开展“探大国重器”研学活动,现场展出我市33个镇街的中小学生对我国各省的大科学装置、大工程的研究成果,通过互动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科学教育也可以开展运动会,通过将科技元素融入体育项目的竞赛活动,如水火箭比高、铁丝陀螺比久、气弓箭打靶比准、纸桥承重比稳等,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实现科学教育与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邀请香港、澳门、新疆、浙江、重庆、贵州、江西等地区和东莞学生代表,共同开展同上一节科学课、科学教育沙龙、科普之夜联谊以及科普研学营等系列活动。通过走进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研学基地,促进粤港澳、东中西地域间的科学教育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感受东莞城市科技魅力。本届科技节内容丰富多样,我们也将通过东莞慧教育公众号及相关媒体面向全市发布邀请函,邀请400组家庭亲临现场,与孩子们共同体验科技的魅力。

市教育局表示,下来,将持续整合并优化科普教育资源,挖掘本地潜力,借助尖端科技资源,深入实施科教融合战略,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生态系统,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欲望,培育出具有科学家潜质、愿意致力于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文字:记者 刘召 图片:市教育局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