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莞城市科学节|科技局:乘城市科学节之风 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比翼齐飞
东莞+ 2024-09-26 20:19:51

金秋十月,迎来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的璀璨篇章。作为2024年东莞市城市科学节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月1日-6日,东莞市科学技术局主办的“创新驱动 科技强国”欢度国庆系列活动即将在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举行,现场将涵盖科学秀和创意航模表演、科学实验集市、科技小制作、科普展览(常设展览+临时展览)、展品秀、球幕电影、4D动感电影、科学家精神影片巡映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营造出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市科技局高度重视科普工作,以科技发展进步为主线,充分发挥下属单位市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创新科普教育理念,挖掘科普教育资源,丰富科普教育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有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厚植科学土壤 活用科技资源

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作为城市特色,科技创新源头资源丰富,拥有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东莞理工学院、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和大湾区大学,拥有华为、OPPO、vivo智能终端龙头企业,为科普创造了良好的成长土壤和发展环境。

“要将东莞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普优势。”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激活科普高质量发展,科技资源科普化是关键因素之一。在东莞,无论是瞄准世界前沿科技的大科学装置,还是科技创新驱动的企业、工厂,以及书声琅琅的校园,都是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的大讲堂。

东莞城市科创澎湃向前,呼唤科普工作持续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迈进。当前,东莞正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支持推动重大科创平台对公众开放。翻开东莞科普地图,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等一系列重大科创平台星罗棋布,10条研学路线为市民搭建一座连接科技与未来的桥梁。

新质生产力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市民近距离观看科学实验、参观高度自动化生产线、体验全息光波导AR,心中萌发一颗颗科学的种子。这些科创平台常态化向公众开放,让市民深度了解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在推动科学研究探究实践知识体系化、科学研究服务场景系统化建设上,东莞组织开展多场系统性活动。市科技局联合科创企业打造“明天科技学堂”品牌项目,发动全市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作为科学训练营场景库企业名单面向社会发布,并组织中小学生进入相关机构进行深度研学,打造紧跟科技发展形势、面向产业未来的科普宣教名片。

不仅如此,市科技局还推出“莞邑科学家故事会”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与观看,邀请科学家和音乐家、科幻作家进行跨界交流。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刘应书教授、先知大数据研究院余旸教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空间材料团队负责人张博教授、科幻作家康少华老师和青年艺术家张颢晋老师用“软科普”讲“硬科技”,点燃青少年科创梦想。

科普活动焕新彩 夯实阵地建设

人工智能、大模型、量子科技、新能源……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公众汲取科学知识的热情空前高涨。一到假期,科技馆、科普基地“一票难约”,科普研学也持续升温。

今年5月,东莞举办全国科技活动周暨东莞市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系列活动,内容涵盖了展览、表演、制作、讲座、影视等共376场次活动,吸引了约5.34万人次现场参与,有效实现了场馆联动。科技周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通过盘活场馆资源,创新科普教育方式,开展一系列新奇有趣的活动,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全力推动科技教育创新发展。

市科技馆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契机,策划实施系列特色主题科普活动。春节期间推出的“辰龙迎春”科普盛宴,融合“科技+传统”,包含快闪问答、剪纸互动及3D打印亲子活动,吸引众多家庭参与。端午节期间,结合东莞市赛龙舟、龙舟制作等非遗文化,开展“龙舟里的科学”系列活动,丰富市民假日生活,促进科学素养提升。这些活动让科学知识“活”起来,趣味科普“乐”不停。值得一提的是,“科普‘妙’会 元宵节狂欢夜”“筑梦航天”“缤纷六一”“浪漫七夕,科普相伴”等多场科学奇妙夜活动,也为市民的夜间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随着科学知识的快速更新,科普设施需不断“提档升级”。就在今年,市科技馆聚焦一楼制造业科技展厅部分区域更新改造,紧扣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围绕光电技术基础产业应用,融合AI、机器人等前沿科技,为青少年量身定制融合课标、理论、实践与趣味性的本土科普内容,构建前沿科学、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空间。

为加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应用,市科技局大力组织东莞有条件的单位申报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提高科普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目前,全市已有23个单位获得称号,为社会营造了一个讲社会、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越来越多的力量与智慧汇集,为市民打开科学世界的大门。

科普赛事捷报传 科学之风生生不息

青少年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科普之于青少年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知识,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更为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心里播下科学的种子,激发对科学的兴趣。莞邑大地上,科学之风正在引领现代文明风尚。一年一度的科普讲解大赛、科普剧大赛、创意机器人大赛等多项科普赛事,发动全市各中小学师生参训、参赛,为科普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和竞技的平台。

今年5月,市科技馆举行2024年科技活动周期间,东莞市科普讲解大赛热火朝天举行,共有超140多名科普爱好者参与,他们来自科普场馆、医院、大中小学、消防单位、科技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多元化领域,展现了东莞市科普工作跨越行业界限、融合多领域智慧的蓬勃生命力。今年选拔推荐的选手在省科普讲解大赛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

“小时候每次下雨看到街上交通堵塞、雨水淹没至大腿,总是不理解为什么,现在我通过参与这次科普大赛,明白了城市内涝的起因,也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来自谢岗镇中心小学的黄诗琪生动讲解了“海绵城市会呼吸的奥秘”,借助水、海绵等道具示范,模拟城市内涝的场景,吸水、蓄水,需要时再把蓄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以赛促学,这些自然现象、科学原理在一批批“科学达人”的讲解中“声”入人心。在这些小科普讲解员眼中,科学不再是一个个深奥晦涩的名词,而是日常生活中看得到、摸得着的点滴细节。

厚植沃土,方能花开满园。高层次的科普人才,是让科学知识真正抵达人心的“播种人”。近年来,市科技局依托市科技馆组建科普下基层团队,深入学校、社区等开展科普活动,以科普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团队在市内走进了25个镇街103所学校、8个社区,开展科普活动213场次,受众约17.6万人次。走出东莞,团队还走进了广州、揭阳、梅州、云浮、珠海、韶关等10个地市近30个区县开展科普活动,为公众带来科学秀、创意航模、四足机器人、无人机编队等表演,提供了生动趣味的科学文化体验,扎实推动科普资源下沉基层。

聚焦东莞城市科学节,市科技局将锚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不断探索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相互增益的有力举措,积极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普惠共享,为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扎实推进科普现代化东莞新实践作出贡献。

文字:周子怡 张华桥 图片:陈栋、市科技局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