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东莞市教育局启动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计划连续三年,每年遴选10名优秀教师、校(园)长作为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旨在培养造就一批政治过硬、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素养厚实、教书育人能力突出的基础教育领军人才。
2024年,在第40个教师节之际,东莞第三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名单出炉。东莞日报联合东莞市教育局,特别推出“领军人才”系列报道。一起来领略2024年东莞市第三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的风采吧!

从教23年,从一线教师成长为教学副校长,推动学校从优质走向卓越,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副校长杨碧玉一路走来始终践行“人之为人”的理想教育。她尊重和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让每个学生站在学校中央,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从教以来,她深耕教学,开展课题研究,主持省市课题,编写地方教材;她还积极参与思政课程改革,将立德树人写在教学一线。
天道酬勤。杨碧玉先后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广东省创新教育成果奖、东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获评广东省优秀团干部、东莞市优秀教师、东莞市“最美教师”、东莞市学科带头人、东莞市名师培养对象、东莞市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在第40个教师节之际,她获评“东莞市第三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努力追寻“人之为人”的理想教育
2005年,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创校,杨碧玉成为第一批拓荒牛。那时松山湖刚开发,学校除了几栋教学楼和学生宿舍,什么都没有,老师们住学生宿舍、吃饭堂,每个周末坐校车去大朗镇中心采购一周的日用品。回顾20年前的开学典礼,前一晚刚铺设的沥青校道余温尚在,黑煤渣铺就的跑道踩上去还吱吱作响。杨碧玉作为一名普通思政课教师,和来自天南地北的90余名同事一起,开始了创业之路。

同年8月,新教师培训时,松湖莞中教师集体创作了一首《追梦松山湖》的诗歌,表达了松湖追梦人对理想教育的向往与追求。自此,“人之为人”的教育就成为杨碧玉毕生追寻的目标。
坚守思政教育一线 探索革新课程体系
“课大于天”是松湖莞中人的课堂文化,受这种育人文化的影响,杨碧玉也非常喜欢教学研究。她铸魂育人,坚守教学一线,“绝不因行政事务繁忙降低课堂质量”,常常备课、改作业到深夜。在松湖莞中工作的第一年,杨碧玉担任班主任,还开发了“趣味哲学”“生活中的经济学”“学生模拟法庭”三门学科拓展校本课程。
“那时网络还没那么发达,为了备课,经常找资料到三更半夜;因为不是法律专业出身,自己买了十几本法律专业书籍来啃,请教过东莞市中院、第一法院、松山湖法庭等单位的七八名法官,他们都成为学校的常客,每年来指导开课。”回忆当年的奋斗,杨碧玉很感慨。欣慰的是,这些校本成为经典课程,到现在仍然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模拟法庭”已经开展了19届,先后有过万名学生参与,影响了一批学生。

杨碧玉认为,思政课小课堂应该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融合。她积极参与思政课程改革,从“上好几个班的思政课”到建立活动型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将立德树人写在教学一线。
她主持了两项市级思政课题,参与编写经广东省教材审定委员会评审通过的地方教材《国际理解教育》初中版和高中版。为了打造“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思政课,杨碧玉带的每一届学生,都坚持课前8分钟思政演讲,寒暑假指导学生社区调研、撰写思政小论文、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探索……作为市学科带头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建立了活动型思政课程体系。
让课程回归育人本真 成为学校课程改革引领者
杨碧玉认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生命、灵魂和独特的气质。校本课程就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最佳实现方式,也是学校高质量有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校本课程真正让每一个学生站在学校中央。

2012年,杨碧玉开始负责学校的课程和教学管理工作,从一个站在讲台上校本课的老师,到成为学校课程的设计者和引领者,杨碧玉经历过曲折,走过弯路。
学校每年有不少课程开着开着就消失了,有的课程没有学生愿意选而取消。但杨碧玉从来没有放弃。老师不懂怎么开课她就培训,老师坚持不了就鼓励,老师有成功的课就激发他们提炼成果。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总有更多更优质的课程被开发出来,总有更多的经典课程保留下来。如今,学校的课程越来越丰富,每个学期能够开设近200门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天文课程、自然教育课程、人工智能课程、STEAM课程等等,都成为品牌和前沿课程,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种子学校”“广东省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天文教育特色学校”等。2022年4月,在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杨碧玉还做了《自然教育的松湖样态》的专题报告。
勇担扩容提质使命 助推学校走向卓越
2019年,杨碧玉开始担任教学副校长,恰逢品牌学校建设和“扩容提质”工程开始,叠加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的挑战。杨碧玉以校为家,设立校级教师发展中心,组建“卓越课程”等7大项目组,着力研究育人方式的转型跃升,构建全面育人体系,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分层分类培养,持续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特色化,出色完成11项省市攻坚示范任务,主持三项东莞市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揭榜项目均获评优秀。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规模扩大一倍,学校教学质量依旧保持稳定,特色项目实现提质,2021年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评选为首批“双新”实施省级示范校。

对“校长领导力”杨碧玉有自己的理解,她认为:领导不应仅仅等于管理,而应用强烈的教育使命和担当,“带领大家一起改变”,不断地自我超越。作为教学副校长,她2022年主持了东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攻坚项目《建设校级教师发展中心,构建“四层三阶”良师培养机制》和《推进“莞易学”应用名校网络课堂支撑下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研究》,2023年主持了东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攻坚项目《双新指引多元构建,推动教科研高质量有特色发展》,三个项目均获得优秀等次。
近5年,杨碧玉作为主管副校长,带领学校各教研组在课程和教学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学校被评为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基地、广东省“名校网络课堂”实验学校、广东省科技创新教育实验学校、东莞市首批品牌学校、东莞市首批“品质课堂”实验学校、所有学科均获评“品质课堂”实验教研组、东莞市第一批创建“双特色”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和第一批普通高中“双特色”示范建设基地。本人受邀开展省市级专题讲座十余次,推广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成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从“上好几个班的思政课”到搭建“全校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再辐射优质课程到“省市更广阔的地方”,每一步都是挑战,每一步都是跨越。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未来,杨碧玉将努力推进分层分类的卓越课程体系建设和“指向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大教研样态建设,继续推动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型跃升,为实现理想的教育孜孜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