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人秀 | 廖祁君:匠心编织藤草家具数十载 愿传统手艺得以传承
东莞+ 2024-09-24 14:33:30

“一件做工精致的藤木家具要经过七八十道工序,复杂一点的图案至少需要用到十多种藤草。”廖祁君扯过一条由莞草制作而成的藤条,熟练地编织起来。在黄江藤草博物馆,不仅展示着数千件不同时期的藤制生活用品,还展示着上世纪80年代藤制品工厂里的机器和产品。

廖祁君是东莞市建益实业有限公司的员工,20多年来他几乎每天与藤草相伴,先后使用数百种藤草材料编织家具。由他编织的藤草家具曾畅销世界各地,其中不少做工精美的藤草制品更是被博物馆收藏,所开发的产品代表公司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会多次获奖。

3月27日,广东省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全省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和异地务工人员工作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廖祁君被评为全省优秀异地务工人员。

▲廖祁君在编织藤椅

“手作”曾畅销全球

藤制品既美观又实用

据《黄江镇志》记载,“上世纪50年代末,黄江工业开始起步,1961年黄江人民公社成立后开办藤厂,就地取材,为当地农民提供生活用品”;“1979年4月,黄江引进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黄江藤器厂”。上世纪90年代,东莞藤木制造业发达,产品远销海内外,仅黄江一个镇,就有十多家藤木家具厂。从湖南来到东莞市黄江镇的廖祁君,也随大流到藤厂应聘。

“因为莞草的缘故,东莞首家藤制品厂落户黄江,当时所有的年轻人都喜欢进厂学习工作,这个工厂的规模一下都达到千人以上。”作为廖祁君的师傅,叶林波从进入藤制品厂工作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爱上藤制产品。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廖祁君坦言,藤草编织手艺至少需要练习半年才能算“入门”,其间要吃不少“苦头”。藤草编织冬天冻手,夏天烫手,被弄破手指更是家常便饭,很难有人去坚持学习这门手艺。

“当时一心想着赶紧学会编织技巧,也顾不上那么多,简单包扎一下就继续工作了。”经过一段时间,廖祁君的手起了一层厚厚的茧,“每过一段时间茧就掉落一次,然后再长出来”。由于勤奋好学,不到半年,廖祁君就熟练掌握了拉花、半拉花等编织手法。

▲藤草文化博物馆内的藤编篮子

如今,廖祁君的工作间总是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木头与藤条等数百种材料。为了选到合适的材料,他每天都要频繁穿梭在板凳与材料堆之间。“坚韧度是我选择材料的根据之一,在编织过程中要不停思考如何做到既美观又实用。”由他编织的藤草家具曾畅销世界各地,其中不少做工精美的藤草制品更是被博物馆收藏,所开发的产品代表公司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会多次获奖。

廖祁君表示,藤家具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1500年左右的历史,自古以来就以其美观素雅、轻便灵巧、结实耐用而备受国人喜爱。现在,他经常编制一些小饰品送给客户,让客户可以作为摆件放在家中,时刻欣赏到藤制品的美。

廖祁君介绍,如今更多的订单来自于拥有别墅或者大户型的客户。“藤制品能够和红木等多数高档家具相匹配,让整个家具文化气息浓厚起来,因此深受别墅客户喜爱。”

▲藤草文化博物馆内挂的藤编手工艺品

到学校进行藤草编织教学

让学生感受藤草编织魅力

随着时代变迁,藤制品受众群体正在不断减少。“以前很多藤制品,这些传统工艺不能随便丢弃”,叶林波在自己退休后便致力于藤草博物馆的筹建,所有的费用都是自掏腰包的。

记者在藤草博物馆看到,该博物馆不仅展示了不同时期的藤制生活用品,还将上世纪80年代藤制品工厂里的机器和产品悉数展现出来,更全面展示跟东莞息息相关的藤草产品的所有过程。从上世纪50、60年代的藤制农具:从人力水车、打禾机、犁耙,再到广大80后记忆中的藤制摇椅、藤床、鞋篓、缝纫机等,都能在这里找到。与此同时,东莞藤制品制造企业远销海外的藤制家居也同样全面展出,包括各种藤椅、秋千、沙发、鞋柜等。

▲廖祁君

莞草编织技艺是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不让这门技艺就这么消失,黄江把社贝藤编技艺项目申报东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时以组织青少年藤编技艺培训,组织藤编技艺进校园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藤编文化,保护传统手工艺。

“我是真的很喜欢这门手艺。”廖祁君表示,从2006年起,他多次到黄江镇中心小学和康湖新乐学校进行藤草编织教学,教小朋友编织一些简单小鹿、小象、小鸭等玩具手工艺品,也让他们真实感受到藤草编织的魅力。

结合乡村旅游,廖祁君还设计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藤草手工艺品,2021年廖祁君参与“乡村工匠”培育工程,获评第一届“乡村工匠”民间美术(编织外观技术)专业中级工程师职称。

文字:记者 甘劼伟 图片:记者 张伊琳 视频:记者 胡煜威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