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百万⑤丨小个体迸发出大能量!众多利好助力东莞百万个体工商户发展
东莞+ 2024-09-23 08:43:30

从直播带货的服装店,到香气飘飘的小吃店;从机器轰鸣的针织加工厂,到沁人心脾的制香厂;再到小商品城里的文具店、饰品店,街头巷尾的便利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都有着个体工商户的忙碌身影。

个体工商户承载着我们生活中的“烟火气”,更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业创新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东莞成为又一个“一城百万”的城市。图为东莞市区

2024年9月18日,东莞的个体户总量突破了100万户,成为又一个“一城百万”的城市。

眼下正是“个体工商户服务月”,一个又一个好消息接踵而来——首批763家广东省“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已然评定出炉,第二批正在紧锣密鼓地申报认定中;为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的“星火贷”金融扶持产品已经面市,额度高、利率低、申办手续简单,有的还可以免抵押、免评估费,可全程线上办理。

在“一城百万”新起点的振奋和鼓舞下,东莞百万个体工商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外部激励和暖心帮扶。我们相信,在众多利好的推动下,定能让“小个体”迸发出“大能量”,实现大发展,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关键词:敢为人先

开西饼店,成最早一批“万元户”

上世纪80年代,“个体户”是一个时髦的词语。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他们以敢为人先的胆量和气魄,赚到了一桶桶金。

那时,莞城人温渭泉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在国营厂上班的他,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是羡煞旁人的“铁饭碗”。

从广州回来探亲的亲戚说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广州的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做什么的都有。特别是做西饼的店铺,每天都很多人买,很旺。

“别人能做,我们也能做。”温家人决定,先让温渭泉的弟弟去广州学艺,待学成归来,就在莞城开家西饼店。

就这样,1984年“华洋饼家”成功申请到了营业执照,并在可园珠玑路顺利开业,算得上莞城最早一批开铺卖西饼的个体户。

■“华洋饼家”温渭泉

这是一家在中华大地上开设的西饼店,可谓“中西结合”“华洋共处”。这就是“华洋饼家”名字的由来。但刚开业那会儿,因为地段偏僻,“华洋饼家”的生意并不好。“开了3年,才旺起来。”温渭泉回忆,坚持品质沉淀了3年后,“华洋饼家”才慢慢旺了起来。无论是招牌奶黄包,还是面包,一出炉就被抢光,出多少,卖多少。排队买面包的人太过拥挤,一不留神就会把摆在门口的柜台推进去。

生意旺起来之后,温家人赚到了钱,成为最早一批“万元户”,实现了“财富梦想”,还在细村买下了一间约30平方米的门面房。温渭泉也放弃了国营厂的“铁饭碗”,专心经营西饼店。

后来,可园珠玑路的门面被拆,“华洋饼家”不得不搬进了十多年前在细村买下的门面房继续经营。因为不在正街上,刚搬过来时生意又陷入低谷。即便是吃惯了的老主顾,连跑几次细村,都找不到新店的位置。这次又苦苦熬了3年。

2006年,经营了20多年的“华洋饼家”迎来了新的转机——光荣地评上了第一批“莞城老字号”,还被《东莞日报》大篇幅报道。看了报道的市民慕名而来,店里的电话被寻觅美食的市民打爆。从一开始一家四口,到如今请了八个工人。店铺规模也从原来的一间铺,扩张到了接连三间铺。

火了几十年的“华洋饼家”,如今已经在东城、南城、寮步开了多家铺,让东莞市民就近可以买到“从小吃到大”的西式糕点。

位于细村珊瑚路的华洋饼家

回顾用心经营西饼店的这40个年头,年过古稀的温渭泉坦言很是值得,不仅养活了一大家子,还做成了口口相传的“老字号”,被评为广东省“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甚是欣慰。

关键词:一城百万

东莞个体工商户总量破百万

与最早一批个体户的敢为人先相比,现如今申请开一家个体户要容易很多。

今年9月18日,在东莞打拼了十多年的湖南人陈晓早早地来到了寮步镇政务服务中心,从市场监管工作人员的手中领取到了一份崭新的营业执照——东莞市第100万户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

■9月18日,东莞市第100万户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发放

“很快,零跑腿。我们自己在网上申请,很快就能出证。”手持着这份具有特殊意义的营业执照,陈晓对东莞的创业环境竖起了大拇指,“东莞这座城市的包容性比较强,机会比较多。只要自己够努力,多花点心思,就能找到一片广阔天地。”

在东莞创业十多年的他,已经和家人一起申办了1家企业和3家个体工商户。拿到崭新营业执照的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我们会更加努力,从而在东莞获得更好的发展。”

从第1户个体户到第100万户个体户,东莞用了四十余载时光。从一开始的“万事开头难”,到后来的快速增长,东莞这个“全国商事制度改革的先行地”用自带的改革基因,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书写了一套值得推广的“东莞样本”的同时,也为在东莞创业的企业、个体户等市场主体放开了准入大门,提升了开办经营的便利度。

“以前办营业执照总要跑几次的,现在可以全部在网上搞定。”包括陈晓在内的诸多市场主体经营者们对东莞的政务环境、营商环境赞不绝口。

随着申办个体工商户便利度的不断提升,东莞个体工商户的存量和新登记量均保持稳步增长。来自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东莞实有个体工商户已突破50万户大关;短短8年时间,东莞的个体工商户总量就突破了百万户大关。特别是2017年以来,东莞个体工商户连续7年保持新增超10万户的增长态势,年增长率达8.35%,其中,2023年全年新增19.56万户,增长率达19.86%。从近五年的变化趋势来看,个体户增速较企业增速快,且占经营主体的比重逐渐增大,释放出更为积极的信号。

随着申办个体工商户便利度的不断提升,东莞个体工商户的存量和新登记量均保持稳步增长。市民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

诚然,相比公司,个体户有自己的天然优势——登记设立和注销退出非常简单,手续和费用不多,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经营更加灵活。这些优势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逐梦人来到东莞打拼创业。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有超过2亿人来到过东莞这座城市拼搏奋斗,追光逐梦。而东莞也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创业之城”“梦想之城”。数据显示,在东莞百万个体户中,超过九成来自五湖四海,是非东莞户籍的经营者。特别是今年新增个体户中,有93.66%是非东莞户籍的经营者。他们在东莞敢拼敢干,绽放精彩,更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共生共荣。

关键词:名特优新

“名特优新”带来政策红利

与寮步牙香街相隔数百米的街巷上,一个悬挂着“韵香坊”的小楼里飘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这可是一个每年能生产出数吨盘香、线香、竹签香、塔香等香制品的工厂——东莞市寮步青华香坊(以下简称青华香坊)。

青华香坊的创始人正是赖青华,是一个潜心制香四十多年的手艺人。从十多岁开始跟着叔叔学制香,到给人打工制香,再到注册个体户当老板,赖青华在东莞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时间回到2012年9月。那时,复原后的牙香街开业,从莞香、香木、香料买卖,到莞香鉴赏,从宗教用香、生活用香、香具香气到沉香精油,香道表演,应有尽有。复原后的牙香街吸引了来自全国的“香佬”“香商”“买香人”和“制香人”,其中就有赖青华。

潜心制香四十多年,赖青华默默坚守。图为赖青华在制香

“我没读过什么书,14岁就跟着叔叔开始学制香。”从小就在家里看叔叔手工制香,赖青华对这种颇具美感又散发着芬芳香气的手艺很是着迷。苦苦学了三年方才出师,赖青华已经掌握了手工制香的技术,可以独当一面,便开始给人打工制香。牙香街开市那几年,他凭借娴熟的手工制香技艺,成为众多媒体聚焦的报道对象。

打工沉淀了几年后,赖青华萌发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帮助和建议下,他用自己的名字申请到了“青华香坊”这张营业执照。

潜心制香四十多年,无论是遭遇收不回货款的挫折,还是行业高低浮沉,赖青华都默默坚持。颇有意识的他,还以“赖青华师傅”之名成功注册到了商标。

以“赖青华师傅”之名注册的商标

2024年4月,东莞全面启动了“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选育认定工作,旨在培育一批产品和服务质量好、有一定品牌影响力、深受群众喜爱的个体工商户,从而发挥“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引领示范作用。

青华香坊获得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等荣誉

彼时,赖青华作为优秀代表,在东莞市首批广东省“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代表授牌仪式上领取到了这块含金量颇高的“名特优新”牌匾。而与青华香坊同期被认定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一共有763家,其中很多都是东莞街坊耳熟能详且时常光顾的门店。现在,第二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申报认定工作已经在进行中。

其实,对于个体户来说,“名特优新”并不仅仅是一块牌匾、一个荣誉,还能为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在促消费活动、招标采购、创业就业培训等方面予以精准帮扶。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星火贷”“个转企”助力做强做大

就在上个月,东莞联合15家银行制作27款个体工商户“星火贷”金融扶持产品,为百万个体户们破解了融资难、融资贵的一大难题。

与华洋饼家相隔不远的葵衣坊,是一家拥有四代传承历史的嫁衣裁缝店,手工缝制的龙凤褂、西装、旗袍和婚纱礼服是东莞新人梦寐以求的嫁衣。

从旨亭街、葵衣街一带30多平方米的小店,迁至如今超过200平方米的新店,加之业务快速增长,葵衣坊也遇到了资金周转的问题。额度高、利率低、手续易、期限长、方式活的“星火贷”正好解了葵衣坊的燃眉之急。

据预测,仅今年一年,全市各银行金融机构就将服务1.06万户个体工商户,发放38.5亿元贷款,用真金白银助力个体工商户融资纾困、发展壮大。

■8月12日,东莞联合15家银行面向个体户推出“星火贷”金融扶持产品

帮扶政策有了,资金压力解决了,东莞百万个体户可以按照何种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从个体户老板升级成企业老板,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如今的商界大佬,有不少曾在创业早期做过个体户——刘强东在中关村卖过碟,当时的柜台叫作“京东多媒体”,也是京东集团的前身;马云曾在义乌批发鲜花、工艺品、内衣、袜子。对于很多人而言,个体户既是一种门槛较低的创业尝试,也有可能是赚取人生“第一桶金”的现实支撑。

在东莞,想要实现“个转企”并不难。早前,东莞已印发一份名为《东莞市促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工作方案》的文件,并在全市多个镇街政务中心开设“个转企”绿色通道专窗,从优化服务、税费减免、财政支持、金融优惠、不动产转移等方面为东莞个体工商户升级企业扫清障碍,并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快捷办。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市累计推动1.42万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促进个体工商户进一步做大做强。

对于未来,赖青华很是憧憬和期待。“这么多利好,给我们个体户创造了很多好的条件。”

个体户犹如市场经济中的“毛细血管”,承载着数百万家庭的生计大事,更为东莞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血液和新活力。图为东莞市区

个体经济有活力,市场经济有韧性。莞邑大地上,由个体经济释放的“烟火气”最是抚人心。我们期待,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尽是东莞百万个体户茁壮生长的沃土。

文字:记者 冯欢 图片:记者 郑家雄 陈栋 梁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