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展现趣味灵魂与红色正气,孙广德曲艺专场演出精彩上演!
东莞+ 2024-09-22 16:16:12

9月21日晚,东莞市文化馆星剧场,笑声连连、掌声不断。2024年东莞市青年艺术家圆梦行动之“广言路开”孙广德曲艺专场演出在这里精彩上演,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充满红色正气和有趣灵魂的曲艺盛宴。

专场演出呈现快板书《激战百花洞》和数来宝《荔枝颂》,以及评书《圩日锄奸》、创意新闻播报“广言路开”《秋分》等一系列精彩的曲艺作品,生动展现具有孙广德个人艺术特色的原创曲艺作品。本次专场演出由东莞市文化馆主办,东莞市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东莞市文化馆大岭山分馆承办。

用曲艺作品展现东莞红色文化精神

说学逗唱,演绎人生百态。孙广德是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先生再传弟子,也是评书大师单田芳先生再传弟子,现为东莞市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的群文辅导员。自2017年来到东莞之后,他便积极投身于曲艺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曲艺作品,屡次在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奖,成为东莞曲艺界的备受注目的青年艺术家。

在21日晚的演出中,孙广德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真挚的情感,带给观众一场曲艺视听盛宴。快板书《激战百花洞》是孙广德来东莞市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后创作的第一部曲艺作品,根据东莞市大岭山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斗“百花洞战斗”的真实事件创作,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大岭山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孙广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他阅读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深入基层采风,掌握了第一手的创作素材。

2024年东莞市第四届戏剧曲艺花会,孙广德创作了两部作品评书《圩日锄奸》和讲古《红旗阵》,均获得东莞市戏剧曲艺花会的金奖。本次专场演出再次与观众见面。

孙广德创作并表演的讲古《红旗阵》讲述发生在1941年广东省大岭山大环村的故事。黑炭头带领匪军抓地下党员吴庚,却未能成功。吴庚得知六村民被抓,策划救援。他利用红旗为号,引得多方支持,最终在对峙中成功解救六人,取得胜利。作为孙广德的原创作品,在李智勇的生动演绎下,让市民群众对革命老区东莞大岭山的红色故事有了新的了解。

《赤胆忠心小英雄》是孙广德创作的快板书,讲述了发生在东莞大岭山抗日战争期间的故事。由孙广德的徒弟张飘月、石宇涵二人表演。故事主角林树连,年仅十四岁,是大岭山的抗日小英雄,担任瓮窑学校儿童团长。在国民党突袭炮台山的战斗中,他勇敢地带领群众搬运子弹,支援民兵作战。尽管面临危险,林树连坚韧不拔,多次往返于生死线,为前线输送弹药。不幸的是,当他被敌人发现,但依然坚守秘密,最终被敌人杀害。

关于创作这部快板书的初衷时,孙广德表示,林树连的勇敢和坚定感动了抗战年代的人,他的事迹也被后人传颂,不仅是抗日战争中的一位英勇小英雄,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精神榜样。

将厚重的历史讲得生动有趣

作为孙广德曲艺专场演出,除了他个人表演之外,还邀请了他的师父荆林野先生,东莞市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岭山红”组合、师兄弟李冠群、董春天参加演出,以及曲艺界的好友乜福冬也进行搭档,表演了相声《摇篮曲》、数来宝《荔枝颂》、小品《我就是这么个人》、相声《八扇屏》、歌曲《千千万万个你》、群口相声《家丑不可外扬》等节目。

东莞市民陈先生带着就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小陈一起观看演出,他们对当晚的曲艺表演赞不绝口。小陈说,“今晚的演出非常有意思,相声表演趣味幽默,评书与讲古很生动,我们在轻松中了解到了东莞一些革命年代的故事,对于青少年学生也很有很大的教育作用,这样的表演让我们受到很大的激励。”

有多位专家在观看后给予充分好评,认为讲古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不仅让红色故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传承,而且为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孙广德的师父荆林野说,“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在享受现代文化的同时,不忘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作为大岭山融媒体中心的一名主播,孙广德将传统的评书表演形式与新闻主持相结合,量身定做策划推出了《广言路开》栏目,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与观众畅聊诸多热点话题和群众身边的事。在专场演出中,观众将欣赏到“广言路开”节目的《秋分》。

“东莞是一座不问出身,只讲拼搏的城市;是一座‘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是一座开放包容,多元化的,有活力的年轻城市。东莞厚重的文化底蕴,让我深深的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对于此次入选东莞市青年艺术家圆梦行动,孙广德感慨说,“从我的双脚踏上东莞这块热土开始,就得到了东莞市曲艺家协会和曲艺同仁们的大力支持,还有幸拜在了我的恩师荆林野先生门下,学习相声、快板、评书等曲艺艺术,让我在东莞圆梦,在东莞发展。”

演出承办单位之一东莞市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杨继春表示,孙广德近年来的曲艺创作挖掘了一系列大岭山本土红色题材,不仅有思想深度,还在形式表现上进行了创新探索,为大岭山镇的曲艺事业增添了许多亮点色彩。本次专场演出既是一次他个人代表作的集中呈现,也是对东莞红色文化精神的艺术化再现和传播。

文字:谢冰莹 图片:活动方供图 编辑:戴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