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在一线|石龙镇:老城活化正当时,千年古镇焕新生
东莞+ 2024-09-20 09:08:04

清晨,银发老人聚在新庙街心公园活络身子,墙绘亮眼,场地开阔,老城颜值更靓。日间,石龙博物馆、东征博物馆、石龙非遗博物馆、黄志伟艺术馆等文化场所迎来一批批打卡的旅客,文化气质更佳。夜幕降临,中山公园人头攒动,下棋、赏花、夜跑、聊天,街区活力更足……一个个幸福和美的场景,汇聚成石龙镇扎实推进老城活化的新图景。

2022年,为积极配合东莞市统筹推进“东莞记忆”项目落地,扎实推进石龙镇老城活化工程,石龙成立老城活化指挥部,同步启动“老城活化”系列项目,包括老城区停车场建设、滨江路立面改造、中国举重博物馆筹建、三江六岸品质提升项目等十几项内容,下大决心里里外外给石龙老城来一次“精装修”,着力破解石龙产业升级转型、创新驱动、土地空间、城市升级等发展瓶颈。

当前,一批老旧小区迎来基础设施改造,中国举重博物馆(筹)开馆在即,南岸公园建设、中山公园和南岸公园环境提升工程等关键节点项目相继完成……石龙老城更新的步伐逐渐加快,“魅力名镇”的轮廓正日益清晰地展现。

城镇新面貌:有颜值更有温度

从南岸公园出发,沿着沿江西路漫步,途经果栏正街的电影《热辣滚烫》打卡墙、中山西社区家风家训主题公园、华景小区等地,这一路,仿佛步入了一幅流动的画卷,不经意间便能“邂逅”江滨风光、时尚彩绘、古老骑楼等多样景致。

从保留着原有韵味的景色不难看出,石龙老城活化工程的精髓远超乎单纯的拆旧建新,聚焦内涵的丰富与提升,承续历史脉络与文化精髓,牢牢守护着这座古镇的“根”与“魂”。

石龙土地资源几近饱和,尤其是旧城区域,其开发强度已逼近极限,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又要求改造必须慎之又慎。因此,2022年,石龙镇果断成立了老城活化领导小组及指挥部,以“历史之城”为蓝图,有序推进老城活化项目的实施。

为进一步升级沿江区域,2023年,石龙镇启动了东江北干流南岸空间环境整治工程,作为东莞市碧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不仅整治了岸堤环境,完善了基础设施,还精心设计了群众活动空间与文化设施,增设了慢行步道,全方位提升了区域品质。

以近期因绚丽墙绘而再度走红的石龙南岸公园及沿江西路为例,昔日不起眼的旧石堤已变成当地居民散步、晨练、垂钓的休闲胜地,还曾吸引影视剧组的目光,成为热门电影《热辣滚烫》的取景地。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津威饮料”“金燕米粉”“火车头”等老旧房屋的立体彩绘,以多样的艺术手法融合石龙特色元素,既展现了城市的深厚底蕴,又注入了现代潮流气息,成功塑造了“传统与潮流并存”的独特城市风貌,成为市民游客竞相探访的新地标,实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

中山路

沿江路上,一边是东江的现代风光,一边是古城的悠悠韵味。深入其中,更有中山路这条电影取景热门街道,静待每一位探索者的脚步。

2022年,易烊千玺主演的贺岁电影《奇迹·笨小孩》口碑大爆,与此同时,也带火了石龙中山路“华景小区”。影片中,经过剧组布置的华景小区秒变“华强北二街”,现实里,以华景小区为典型的老旧小区也正经历着蝶变。

“周边太缺乏文体设施,迫切需要建设一些户外健身设施。”“建议对楼道照明灯进行更换。”“希望对小区楼的外立面进行美化。”……2023年,中山西社区通过区域性的问卷调查、驻点团队蹲点调研,发现社区内的华景小区存在外立面老旧、楼道照明条件差等问题,便开展民主协商议事,经过居民代表各抒己见、社区班子专题研讨、党群联席公开表决,决定对华景小区环境开展“惠民生”社区楼道升级换新颜试点项目。

家风家训公园

一年多来,围绕老旧小区“微改造”,社区以“民生大莞家”政策出资+居民自筹的模式,热火朝天地展开了粉刷楼道墙面、增设休闲设施、安装智能感应灯等一系列改造行动。如今,这些努力已有显著成效,原先困扰小区的墙体破损、绿植分布不均、路灯照明不足等问题均得到了有效解决,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

文旅新名片:“最传统mix最潮流”

作为东莞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龙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0个,其中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8项,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如何把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让百年老街持续“活起来、火下去”,是石龙一直思考的命题。

近年来,石龙以“中山公园—人民广场—太平路”为中轴,启动中山路历史文化建筑保护,致力把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为“东莞非遗第一街”,将石龙各非遗技艺汇聚到历史文化街区。

2023年,石龙镇积极推进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工作,在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多次举办非遗墟市、非遗体验活动。并将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为“东莞非遗第一街”,成为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传承体验、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街巷,解锁“非遗+体验”模式。目前,进驻“东莞非遗第一街”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8个,充分展示了石龙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今年6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伟艺术馆和石龙非遗博物馆正式开馆,同步发布首批镇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非遗孵化项目,进一步扩大“东莞非遗第一街”的影响力。

2023年,邓炳强、袁咏仪、王祖蓝等一众旅港乡亲慕名探访“东莞非遗第一街”;2024年,多名外国友人及斯诺克世界冠军白雨露等也先后到石龙打卡……以前所未有的曝光度和关注度,老街区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石龙炽华兴麒麟醒狮店、新昌鼓店、李全和麦芽糖柚皮店、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店、德和兴麒麟狮子店、张氏骨伤疗法等非遗店铺正迸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非遗传承人梁锦泉

这样的变化,非遗传承人们有着切身体会。2022年,在镇政府的支持下,非遗传承人梁锦泉的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店铺顺利从内街搬迁至中山中路,并获得专家团队的指导以及与不同部门、团体交流的机会。同年,梁锦泉的儿子梁家聪回到家乡,参与店铺的运营及推广。2023年,红漆描花传统木屐被认定为“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获得市镇拨付的款项,用于其抢救性保护。几年间,石龙镇在创新探索、传承培养、内容宣传、空间营造等方面对其进行大力支持,推动其形成品牌“锦屐FahKek”。如今,红漆描花传统木屐获得大量媒体报道,并吸引广大游客的到访,频频在线上线下“出圈”。这也让梁家聪父子充满期待:“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艺与社区紧密携手、相互支持,一定能助力东莞的文化强市建设。”

文化留住乡愁,业态的优化让“烟火气”重旺。近年来,石龙持续利用中秋、国庆、春节等节庆,以非遗代表性项目为载体,打造“红色周末观影活动+非遗墟市”“乐购石龙+非遗墟市”“游阅石龙”“月光墟”等系列文旅品牌,让非遗文化焕发“新潮”活力,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发展。

其中,在中山路主场举行的“石龙商埠骑楼文化节”连连火爆“出圈”,非遗体验、美食创意市集、传统醒狮、汉服巡游、歌舞乐器演奏、楼体灯光秀等活动在骑楼街巷中交织,每届都带来新期待与新惊喜,逐渐成为东莞重要的文旅消费新名片。2023年,“石龙商埠骑楼文化节”入选首批50个“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之一。同年年底,第四届石龙商埠骑楼文化节开幕,客流量日均20万余人次,创历史新高,活动商家日均销售额3万元以上,同往年相比增长三分之一,带动全镇消费近亿元。

文字:叶可欣 图片:罗嘉怡 石龙供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