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市集上的那些事②|刘柱岗:“90后”东莞仔在这里坚定浪漫传承
东莞+ 2024-09-14 21:03:58

高埗镇凌屋村创新南四路临街的一间门面里,“90后”的奶爸刘柱岗认真地雕琢着手头上的半成品,不一会儿,一个活灵活现的小型龙头渐露真容。刘柱岗将其放在手掌上观摩一番后,轻叹了一口气,似乎对刚制作出来的作品并不是很满意。

“招牌已经挂起来了,如今出手的每一件作品都会贴上我的LOGO,必须要做得更为精致才行。”刘柱岗指了一下挂在工作室正中间的“高埗一劉”招牌后,慢条斯理地讲述起了一个奶爸的追梦旅途。

亲历传承,领悟传承

如果说东莞仔骨子里有哪些浪漫基因,划龙舟必定榜上有名,刘柱岗的家庭里就充满了这种浪漫。打小起,他和哥哥就在父亲的影响下,受到东莞水乡独有的龙舟文化的熏陶。

“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内河涌都还很宽,大家在出船后,都会将龙舟划回村里的船坞里,不论是出船还是回坞,大家都会挤在岸边观看。”刘柱岗说,父辈们齐心协力破浪争先的身影,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住进了他的心里面。

“那时就告诉自己,长大后我也要成为村里百里挑一的龙舟划手!”刘柱岗的这个心愿,在27岁时成为了现实。他说,那年,当他与父亲、哥哥一同登上龙舟代表村里参加比赛时,心里的感觉不仅是自豪,更多的是一个东莞仔成熟的标志。

随着参赛经验的增长,刘柱岗在龙舟上的“位置”也越来越靠前,逐渐成为了村里龙舟队的主力成员。在充分感受、享受这项传统文化的同时,刘柱岗也在村里的这条龙舟上看到了一个个年轻人上船,以及一个个长辈们下船,这其中就包括了他的父亲。

“两年前,父亲下船时,我是能读懂他心底的那种热爱和不舍的,尤其是他毫无怨言地在队里承担起后勤辅助角色时,我似乎顿悟了,明白了何为东莞的龙舟文化。”刘柱岗告诉记者,在他看来龙舟文化不仅是大家能看到的精彩比赛、起船仪式等,其背后更是一代又一代东莞人协力拼搏、接续奋斗的精神传承。

“小时候在岸边看父亲奋楫划舟,如今我们的儿子、女儿们同样在岸边看着我们,而未来,我们也同样会把桨交给后辈,在不舍中下船的那一天。我想,这才是东莞龙舟精神的精髓所在。”刘柱岗说。

心中的顿悟,让刘柱岗产生了为东莞龙舟文化精神传承做点什么的想法。2022年,父亲“下船”后,他开始了自己的文化“探索”之旅。

“我会经常去做龙舟的船厂‘玩’,学习龙舟制作的每道流程,不同型号龙舟的结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东莞仔’,大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为东莞龙舟文化的推广与传承贡献力量。其中,龙舟模型的创作赛道,我觉得与我的共鸣最强。”刘柱岗说。

“我要为传承去做些事儿!”

2023年,高埗镇龙舟锦标赛结束后,刘柱岗开始了他的“造船”之路。不过,万事开头难。彼时的他,已有自己稳定的工作,而且在“造船”方面也是一张白纸,他只能利用并不算充裕的业余时间,去追逐自己的心中所想。

“当时,女儿才2岁多,去学习‘造船’就意味着要减少许多陪伴女儿的时间,相对的妻子就要付出更多。感动的是,妻子不仅没有怨言,还要我放手去干。”刘柱岗说。

安排协调好每日的业余时间后,刘柱岗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旅。他以“玩”的名义,开始在望牛墩镇一位朋友的工作室里学习“造船”。学习的大半年时间里,刘柱岗每天晚上都要等到女儿睡觉后,方才出门,开车到望牛墩镇,一直学到凌晨才回家,早上早起按时上班。

“都说教会了徒弟,饿坏了师傅。但我的这次学艺经历就不一样,对方不仅没收我任何学费,还在技艺方面倾囊相授,每天晚上,我这位朋友对每一位到工作室来学习、传播东莞龙舟文化人都是这种态度。”刘柱岗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半年风雨无阻地努力学习后,刘柱岗就出师了。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把自家一楼改造成了龙舟模型制作室,并向有关部门提交了营业执照申请。

刘柱岗告诉记者,龙舟模型制作流程繁杂,且都是纯手工制作,过程非常艰辛,一共包括了选底骨、起底、起水、做花旁、打档、做座位、安龙肠、抓篾、钉将军柱、抛光打磨、上漆、装龙头等十多个流程。

“像我这样,只能用业余时间制作的经营者,一个月只能制作两条龙舟,而每条龙舟也只能赚到不到千元的纯手工利润,如果要专职去做,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在这条赛道上跑出更多的可能,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学习提升渠道,以及更多的展示推广平台。比如8月份参加镇内的创业市集活动,镇领导的肯定和鼓励、街坊们火热的关注,以及与其他创业者的经验交流,就给了我很强的信心。”刘柱岗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着当天活动上的照片和添加的意向客户,眼神也变得更加坚定。

文字:记者 王子玺 图片:通讯员 李淦斌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