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溪快评 |甘做燃灯人 争当大先生
东莞+-长安视窗 2024-09-13 10:10:27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9月5日,长安镇举行了“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长安镇庆祝第40个教师节主题MV发布仪式暨“教育名家进长安”李镇西博士专题讲座。

“教育家精神”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词。今年教师节的主题就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上个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说明,政府对教育工作中“教师”这一关键角色高度重视,并努力廓清这一职业背后的使命价值、精神特质。在社会上、舆论中,老百姓一般不会用“教育家精神”这样的“大词”,但会经常谈论关于“好老师”的问题,“好老师”的实质等于教育家精神。

那么,到底什么是“教育家精神”?根据《意见》,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总体包含6个方面: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以此观之,“教育家精神”远超“上课、带班”这一简单的“教书匠”范畴,甚至超过韩愈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定位,而是一个由内到外、推己及人的综合性范畴,是对教书育人者在学生成长、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中承载使命的总要求。

这是民之所呼、政之所向的鲜活交汇。孩子的教育,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期盼,昭示着社会发展未来的希望。“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政府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乃是对社会需求的主动回应。这是历史文脉、时代进步的回响。从大教育家孔子开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者文脉渊源绵长,“师”“士”成为中华文化存续的中坚。特别是,及至近现代,蔡元培、张伯苓、梅贻琦、陶行知、马相伯等一批教育家灿若群星,他们不仅在校园中教书育人,更是成为民族国家摆脱危局的文化火炬。当前,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更是需要一批具备时代特质的教育家涌现,呼唤更多像李镇西这样的教育名家、像滇西贫困山区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那样“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基层工作者。

“轴心文明”的提出者、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对于教育家来说,要真正抵达这一教育本质,就要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做照亮孩子们人生道路乃至整个社会前进方向的“燃灯人”。“教育家精神”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关键是要落实到日常琐碎的教育实践中;教育的原则,也似千头万绪,最大的原则,就是“爱”。就像李镇西先生所讲,要踏踏实实把课上好、把班带好,在教育教学中用爱引领学生成长。始终真诚、正直,尊重和研究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个性,和学生共同成长。

期待长安汇聚和培养一批燃灯人、大先生,照亮这个时代,造福这座城市!

文字: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