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兵团·新时代新征程”③|“沙窝窝”里种出“金豆豆”
东莞+ 2024-09-10 10:38:04

开栏语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近日,由兵团党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庆祝兵团成立70周年“繁荣兵团·新时代新征程”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

东莞日报记者深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简称“第三师”)团镇、连队、产业园区等实地调研采访,以践行“四力”、深入基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全媒体报道方式记录和展现第三师在维稳戍边、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对口援疆、乡村振兴、田园式家园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介第二批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的通知》,推介50个案例作为第二批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典型案例。其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十四团兴安镇(简称“团镇”)油莎豆“推进油莎豆标准化生产开辟南疆绿色循环新路径”案例成功入选。

据了解,五十四团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油莎豆种植示范基地。近年来,该团镇不断延伸油莎豆全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设计开发了油莎豆油、无麸质面粉、啤酒等产品,积极拓宽疆内外市场,把小豆子做成了大产业。

六年时间成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种植示范基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十四团兴安镇位于新疆莎车县西北30公里处,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布古里沙漠之间,土地沙化程度高、肥力低。多年来,当地尝试种植过棉花、小麦、玉米、红枣等作物,但种植过程中投入高、产量低,效益也不理想。作为一个新建团镇,环境又如此恶劣,究竟种什么好,如何发展壮大产业?团镇党委一班人一度十分焦虑。

2017年,54团兴安镇试种油莎豆3000余亩,当年表现出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平均一亩产量近200公斤。多年来,该团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模式,试种油莎豆并取得良好效益。2019年初,该团党委调研论证,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决定大规模推广种植油莎豆,当年种植面积2万亩,这样大面积种植油莎豆,在国内尚属首次,至此油莎豆在54团落地生根。

据介绍,油莎豆又名“虎坚果”,原产于非洲及地中海沿岸国家,营养丰富,被誉为“地下核桃”。其喜光、耐旱、抗盐碱,可在沙地、荒地、盐碱地种植,可在果园、林地套种,也可与马铃薯、小麦等作物轮种。油莎豆生物产量高,干豆产量高于油菜籽、大豆、花生等;亩产出油率高于大豆、油菜籽、玉米等。其茎叶可作牛羊饲料,是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的集油、粮、牧、饲一体的多用新型作物,被誉为“油料作物之王”。

2020年,1.6万亩油莎豆播下后,五十四团领导干部赴内地考察学习,邀请河南农科院、吉林农科院、天津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到团镇指导,并挂牌成立油莎豆产业发展基地、油莎豆工程研究中心。

虽然油莎豆种植是新兴产业,但有专家们集智集力,以及兵团农业发展长期积累的规模化种植、水肥一体化滴灌等技术加持,高标准农田“打底”,路网林带配套、机械化播种收获等助力,这一年,五十四团油莎豆亩均产量超过200公斤。

面对接续而来的“胜仗”,五十四团一班人并没有满足于“原地踏步”,而是持续“走出去、请进来”,深化“政产学研”融合发展,加大与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形成《南疆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采用“两年三熟”种植模式,进一步提高亩产和收益。2021年,该团油莎豆单产达到300公斤;2022年,单产增至460公斤;2023年,单产500余公斤,最高亩产达到760公斤,逐步建成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油莎豆种植示范基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日益凸显,加工产值超过1亿元。

第三师副师长,54团兴安镇党委书记、政委陈军表示,油莎豆在保护生态,促进职工增收致富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成为五十四团的主导产业。未来,立足五十四团,油莎豆产业将辐射三师、南疆各师市及周边地区,增面积、增产量,建成油莎豆绿色优质高效油饲产业集群,总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

延伸产业链“小豆子”闯出大市场

油莎豆全身都是宝,果实味道香甜,既可生食、炒食、油炸,又可榨油,榨过油的饼粕还可加工成糕点,也可提取优质淀粉、糖、纤维素并用于酿酒,余下的粉渣还是很好的精饲料。它的茎叶营养丰富,利用价值高,无论是刚采摘的鲜草还是干草,都是上乘的饲草饲料。

据介绍,近年来,五十四团区域生态气候已发生明显改变,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提升。每年11月初,上万只灰鹤迁徙到五十四团越冬。收获后田地里残留的油莎豆成为它们的口粮,它们在田间悠哉觅食,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收获后的油莎豆还会有大量根茎留在土壤中,也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到目前,五十四团沙漠土壤有机质含量已经从过去的0.1%增加到现在的1.3%。除了油莎豆本身的植物特性外,五十四团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种植油莎豆时坚持不用地膜,使用生物农药,施肥时主要使用农家肥,起到了良好的生态保护效果。同时,该团大力引进油莎豆精深加工企业,将油莎豆“吃干榨净”,目前,油莎豆在五十四团已实现了本地加工。

在油莎豆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家年加工900吨的油莎豆榨油厂正在生产运转,几名工人不停地将油莎豆导入机器,通过机器的挤压一滴滴金黄色的油缓慢流出,走近闻一下几乎没有任何异味,机器的后方堆积着一块块脸盆般大小的压榨油后的豆粕。

据介绍,利用油莎豆榨取的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一般达80%左右,其中,油酸含量最64%~73.3%,亚油酸11%~15.5%,是一种优质食用油。油莎豆油油质清纯,食味醇香,其营养价值可以和橄榄油相媲美。

“你们可以尝一下,这个是可以直接食用的。”工作人员掰掉一小块豆粕递给记者,入口的那一刻嘴里感觉很粗糙,如果是大口吞噬很难下咽,很容易噎着,但经过不断地咀嚼后一丝丝甜味在口腔中开始弥漫,让人回味无穷。

在该工业园精酿啤酒生产车间阵阵酒香扑面而来,“油莎豆鲜啤‘零’嘌呤,高尿酸等特殊人群也可饮用。”该公司负责人沈雪娇倒了一杯油莎豆啤酒给记者品尝,炎热的天气一口冰凉的啤酒入口,刹那间口腔里的味蕾瞬间被激活,密集的气泡在舌尖爆开,十分舒爽,一口啤酒下肚,整个人都觉得清爽了很多。

据介绍,以压榨油后的豆粕为原料的白酒车间正在扩能改造,二期年产1800吨的酿造车间新生产线即将投用。同时,油莎豆面粉加工、利用油莎豆提取物制作面膜等生产线改扩建项目正加紧推进。五十四团正加快建设油莎豆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已落地7个项目,涉及榨油、制粉、酿酒、化妆品等产品。较为完备的油莎豆产业链,环环相扣,又为当地职工提供了就业岗位。

“目前已与多家科研单位、大学、企业等项目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共建油莎豆产业园,探索兵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兵团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壮大团场综合实力。”陈军说。

11963万援疆资金不断提高团镇“造血功能”

据介绍,第三师五十四团自建团以来,在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第三师援疆工作队等上级部门关心支持下,援疆干部人才积极应对挑战、克服阻力,借鉴广东经验和拓展思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凝聚人心、增进团结作为援疆工作的根本落脚点,通过抓项目、搭平台、拓市场等措施,不断提高团镇“造血功能”。累计实施项目15个,援疆资金投入11963万元,产业援疆取得新突破,民生援疆攀登新高度,文化润疆绽放新亮点,将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凝聚人心工程、民族团结工程。

一直以来,第三师援疆工作队聚力产业援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先后投入援疆资金5660万元,实施5000头肉牛养殖建设项目、连队发展庭院经济项目、第三师油莎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家庭工坊建设补助等项目,实现油莎豆全产业链正式贯通,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6个合作社、70户职工群众参与林下养殖,团镇林下养殖达60万羽,户均增收1.6万元。

在提高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方面,第三师援工作队先后投入援疆资金353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区综合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城镇饮用水工程建设项目(一期)、2024年民生微实事等9个项目,有效提升团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团镇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补齐功能设施短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团镇,团镇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在文化交流方面,第三师援疆工作队先后投入援疆资金2773万元,实施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项目、第二幼儿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全民健身中心项目等5个项目,在54团打造智慧语言教室、刀刻画美术教室,推动文化润疆面向基层,服务大众,接收莎车县中小学生202名。同时,援疆干部人才挂钩包联少数民族连队,与维族家庭结对帮扶,在端午、古尔邦节等节日,与结亲户共聚一堂,共绘民族团结美好画卷,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第三师援疆工作队援疆干部、五十四团兴安镇党委常委、副团长吴兴剑告诉记者,第三师援疆工作队对54团油莎豆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支持的,油莎豆综合利用价值大、用途广,除榨油外,有着多种用途。同时,油莎豆也是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它富含维生素E,用于化妆品,可美容、延缓皮肤衰老。而广东是化妆品产业大省,未来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接下来,第三师援疆工作队将继续推动油莎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字:记者 尹金钟  图片:记者 梁浚锋 视频:记者 梁浚锋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