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①|松山湖水厂试运行供水 东莞迈入“双水源”供水时代
东莞+ 2024-09-05 17:50:14

编者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民生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城市供水事关百姓生活,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生态环境改善。今年7月,随着松山湖水厂试运行供水仪式的举行,东莞居民喝上了源源不断的西江水,东莞正式进入了东江西江“双水源”供水时代。

从东江、西江奔涌而来的“水源水”,如何安全、优质地流入东莞千家万户?一江之水要经过几道工序才能被安全使用?从“源头”到“龙头”,东莞又是如何推进智慧水务建设,由传统保障型向智慧服务型转变……

即日起,东莞日报社推出“饮水思源”专题报道,分别从“城市供水”“水质净化”“城市管网”“智慧水务”等板块,全面聚焦东莞水务高质量发展。

“目前日供水量为33万立方米,配水泵房24小时不间断将西江水送进供水管网。”7月中旬,随着松山湖水厂试运行供水仪式的举行,从此,东莞人喝上了西江水。这不仅改变了东莞从“单一水源”东江引水的历史,还提升了东莞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提高了市民生活用水的质量。

西江水如何安全、优质地流入东莞千家万户?一江之水要经过几道工序才能被安全使用?在东莞松山湖水厂试运行供水一个月之际,记者前往松山湖,走进这座亚洲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单体水厂,探访取水、制水、配水工序。

松山湖水厂

独特的叠合式设计

比传统水厂节约用地约50%

松山湖水厂作为国务院部署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一部分,是目前全亚洲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单体水厂,占地约292亩,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设计规模为110万立方米/日,松山湖水厂总投资约23亿元。

从空中俯瞰,松山湖水厂以其独特的“叠合式”设计,将24个标高、形状、功能各异的构筑物巧妙地融合在约292亩的土地上,实现了与传统水厂相比节省约50%的土地。这种创新设计不仅节约了土地,还减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体现了高效利用有限资源的智慧。

记者走进松山湖水厂,松山湖水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建筑下面就是地下两层的‘叠合式’清水池,水厂总投资约23亿元,工程于2022年2月开工建设,2023年7月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东莞松山湖水厂为什么要“叠”起来?建造采用了哪些新技术新工艺?

据了解,若按传统方式进行设计,日供水110万立方米的东莞松山湖水厂,占地规模应该需要500亩左右。而松山湖水厂就位于寸土寸金的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建设大规模水厂?松山湖水厂消化吸收国内外水厂建设的新理念,创新采用了最经济科学的叠合式设计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松山湖水厂采用了无人机测绘技术,通过空中“慧眼”获取了数万个点位的三维坐标信息,为土方外运和回填工作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此外,项目技术团队还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虚拟空间中对管道进行了“预装配”,极大地提高了现场安装的精准度和效率。

池体采用叠合式设计

采用全流程制水工艺

可日生产自来水110万立方米

“水厂采用应急预处理+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安全消毒全流程制水工艺,可日生产自来水110万立方米。”水厂负责人介绍。松山湖水厂以西江水和东江水作为原水水源,采用先进的全流程制水工艺,出厂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的要求,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确保了自来水的高标准质量。

平流沉淀池

“松山湖水厂是一座自动化控制程度较高的水厂,各工作站点可以达到无人值守状态,厂区所有设备运行状态及操作控制都可在中控室电脑上进行监控。”水厂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松山湖水厂通过数据模型驱动、自动化程序控制,建立了制水全流程的智能化精准运行体系。

监控中心

据了解,松山湖水厂的西江水源从顺德鲤鱼洲经由两级泵站在深圳罗田水库进行调蓄,并通过管道自流到松山湖水厂。江水变成自来水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四道核心环节。

在整个水处理工艺中,过滤是较为关键的工序,涉及的设备量最大,自动化程度高。沉淀池末端的水流入滤池以后,滤池中的滤砂通过截留或者粘附作用去除水中微小杂质颗粒,从而进一步降低水的浊度,使水质进一步提升。当滤池的滤层截留颗粒物饱和时,滤池就进入反冲洗环节进行自净恢复性能,待滤层冲洗干净后滤池重新进入过滤运行状态,周而复始。

“虽然滤后水是非常清澈的,已经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浊度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饮用。”水厂负责人说,水经过过滤后,浊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亦使残留细菌、病毒等失去浑浊物保护或依附,然后通过向水中加入消毒剂进行“消毒”,最后生产出优质的出厂水。

水厂的最后一道工艺则是加压配水,配水泵房安装了多台配水离心泵,通过工作人员日夜监控,开动不同配水泵组合,然后经清水池进入吸水井,通过配水泵房共计八台全变频配水泵进行加压后,输送至配水管网,供向千家万户。

配水泵房

东莞实现“双水源”供水格局

保障千万人口用水安全

东江  郑志波摄

根据供水规划,未来东莞市将构建“两横多点,五纵三区,以引为主,蓄为备用,常备结合,互联互通”的供水总体布局。松山湖水厂投产供水后,我市形成东江、西江“双水源”供水保障格局,有效降低咸潮上溯对饮用水的影响,大幅提升全市供水安全保障性和稳定性。

据了解,供水公司经过多年的建设,供水主干管网已基本实现互连互通,供水区域内基本形成环状供水格局,通过供水调度可实现各主力水厂向各镇街(园区)联合供水,满足供水范围内各镇街(园区)的用水需求。

作为“双水源”供水厂,松山湖水厂除西江水外,同时通过东莞市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合理利用东江水资源,从而提高东莞市中部及南部片区供水能力、全面提高东莞市供水安全保证率和应对突发性供水事故的能力,保障供水安全。松山湖水厂正式投用后,将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供水保障。

文字:记者 刘敏珍 图片:郑志波、东莞水务集团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