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东莞大家谈 | 推动大学与城市融合,服务东莞高质量发展
东莞+ 2024-09-05 09:37:2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笔者结合学习全会精神以及大学与地方的融合发展,谈几点体会。

一、深入领会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精神

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视是一以贯之并不断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并首次单独成章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一体部署,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这次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进一步突出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同志撰文指出,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要“三位一体”推进改革,从体制机制上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教育领域改革要突出教育的先导性功能,科技领域改革要突出科技的战略性地位,人才领域改革要突出人才的根本性作用。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任务中,需要深入探索通过“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校地融通”来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结合;需要深入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科技创新和转化的新机制以及服务社会的新路径、新平台、新载体,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科技自立自强水平;需要深入探索如何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展现大学的价值,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从而抢抓机遇、做出贡献、实现发展。

二、加速发展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服务东莞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东莞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先行地,在改革开放中勇于探索、担当作为,已经迈入“双万”城市行列,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正在全面打造“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科创制造强市,这既要雄厚的产业实力和创新能力,也对城市的文化、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培养主阵地,是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东莞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一流创新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速发展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建设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愿景的新型高等教育生态系统。

当前,国家高等教育、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高等教育本身及其生态环境都在重塑,高等院校获取优质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原有的“稳定和平衡”正在被打破,并向更加高质量的发展水平调整。东莞在这样的环境下,以“后发优势”发展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需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改革创新统筹和发展在莞高等教育,不论省属、市属,不分公办、民办,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支持在莞高校分类高质量特色发展,充分发挥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现代产业学院集群、新型智库、校企联合实验室、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作用,为东莞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提供有力支撑。东莞已经初步形成10所高校的布局,数量虽然不多,但类型多样、结构丰富,有公办、民办也有香港高校在莞办学,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高校,也有高水平理工大学建设高校,有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也有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需要按照不同分类发展的定位和需求,有组织地科学推动区域内的高校联动合作、错位发展,形成良好的高等教育生态,探索协同发展、多元发展、立体发展、融合发展的城市高等教育新模式和新途径,打造广东高等教育城市新高地。

三、促进大学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服务东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大学与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不仅是大学建设发展的历史规律,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互利互惠、共生共赢是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共同愿景。一所城市中的大学的办学水平和文化精神会直接或间接地塑造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市民素养和城市形象。同时,每一座城市特有的文化与环境也能够涵养大学文化和师生品格。

大学与城市深度融合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命题、机遇和挑战。高等院校需要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强化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内驱动力,结合大学实际探索大学融入城市的发展思路和路径,推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校地融通的改革创新,促进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紧密对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紧密联动,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一体化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高等院校必须在融入和支撑城市发展中才能获得新资源和新空间,找到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和新赛道,不断在贡献大学的作用价值中实现大学的进步和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高等教育的力量!

(作者 曾志嵘 系东莞市社科名家工作室首席名家,广东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东莞创新研究院院长、医保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