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枝残木有啥用?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有个大胆的探索……
东莞+ 2024-09-03 17:05:09

森林覆盖率高达93.2%的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山高林密,树木郁郁葱葱,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顺应着自然的更替,从萌发到成长再到枯落,见证了无数个自然的轮回和岁月的变迁。

△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

那么,这些自然脱落的枯枝落叶是垃圾吗?风雨过后大量的断木折枝还有用吗?这些源于自然的资源能就地转化利用吗?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给出了答案。

“绿废”处理的大胆探索——就地处理,变废为宝

日常少量的园林废弃物,如绿化修剪、枯枝落叶等,处理难度并不大,但是废弃物产生量一旦呈几何级数剧增,问题就变得非常棘手了。据了解,大岭山森林公园对绿色植物废弃物处理的探索源于六年前超强台风“山竹”过后造成的“漫山狼藉”(倾倒的树木,折断的树枝),“绿废”随处可见,堆满了公园的停车场、入口及广场。公园正愁“无计可施”之际,市林业局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国家当时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和节能降碳政策,前瞻性地提出了“就地处理,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解决思路,积极探索废弃物生态循环资源化利用的新模式。就这样,大岭山森林公园开始了“绿废”处理的大胆探索。

彩色有机覆盖物源于自然——让枯枝残木“重赋新生”

近年来,大岭山森林公园不断改善生产工艺,探索出成熟的“园林废弃物处理-循环再利用一体化解决方案”。经过粉碎、发酵、染色等一系列工艺生产的有机覆盖物能够自然降解,不但对土壤没有伤害,还能实现土壤改良修复,促进植物生长。这也是以公园“绿废”为原材料生产的有机覆盖物的独特之处和显著优势。有机覆盖物按照是否添加无机固化剂又分为硬质产品和软质。使用时,先用加工出来的软质为基底,再铺设经过染色固化后的硬质有机覆盖物,既有固土防沙,改良土壤,又能美化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垫底的软质产品进行发酵用的菌种也经过了本土化改良,已适合国内土壤,它可让腐枝烂叶回归土壤,让它“化作春泥更护花”。

△让枯枝残木回归土壤

△变废为宝,化作春泥更护花

△变废为宝,在大岭山森林公园里成效持续显著

△大岭山森林公园里的“宝藏地”石洞-怀德水库

如今,这种有机覆盖物,广泛应用于东莞各类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以及古树名木活化。大岭山森林公园知青房旁的母生名木树群和市林业局门前的绿化树池均采用了有机覆盖物。不仅美化、净洁了道路,还让古树名木焕发生机。

△变废为宝,化作春泥更护花

自然教育助力生态文明实践——为绿废找到“好归宿”

源自园林废弃,用于绿化美化,实现了循环利用的闭环。在大岭山森林公园生物循环展示中心,陈列着发酵类有机覆盖物、枝条类有机覆盖物和硬质防火有机覆盖物等环保产品,还有相关应用场景介绍。参加自然教育活动的青少年儿童可以近距离观察各阶段园林废弃物样本,直观地了解树木从枯死到加工,再到成品的循环利用方法和工艺流程,还可以亲自动手体验如何通过技术加工将园林废弃物一步步转变为环保产品的全过程。通过为青少年提供生物循环科普展示和自然体验服务,引导青少年儿童了解园林废弃物的绿色环保处理方法,从而对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有更深认识,不断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节约意识。

生物循环展示中心成为自然教育基地的一部分,增加了公园自然教育服务场所供给,也丰富了公园自然教育课程资源。依托生物循环展示中心,公园累计开展环保主题自然教育活动17场次,线下受众800余名。这里更成为青少年学习环保知识、参加环保实践、践行环保理念的科普课堂,让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助力全面建设美丽中国。

下来,大岭山森林公园将继续发展生物循环利用的实践应用,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提升资源化利用率,通过“变废为宝”延伸碳中和产业链条,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奏响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

文字:莫凤英 通讯员 戴小辉 图片:大岭山森林公园供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