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分之一”在铜仁|沈苔玲:从流水线“厂妹”到服装企业家
东莞+ 2024-08-30 19:05:09

“民族风情歌舞表演非常好,队员们很有活力,观众很热情,比赛促进了东莞和铜仁两座兄弟城市之间的情感融合,双方就像亲人一样。”前来观看2024“莞铜”友好城市篮球联赛的贵州盛沿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苔玲说。

沈苔玲1994年来东莞打工,从流水线的“厂妹”到如今创建贵州盛沿服饰有限公司,她直言:“正是东莞成就了自己。”未来,她想在东莞也开办一家服装厂。

30年前南下东莞打工

1994年,高中毕业的沈苔玲20岁,了解到高中小伙伴们在东莞发展很好,她也跟随小伙伴们的脚步从湖北老家南下东莞打工。“高中同学说东莞发展机会多,收入也好,我很向往,就从老家来了东莞。”沈苔玲说。

当时的东莞,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起步阶段,遍地都在新建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沈苔玲来莞后很快就在黄旗公园旁的黄旗工业区找到了工作。

虽然只是美的灯饰厂流水线上的电路板插线工,但她很开心。

在沈苔玲印象中,彼时的东莞很多地方还没有开发,城区也都是几层楼的旧房子,周边不少地方有大量的农田,黄旗工业区旁的火炼树只是一条破旧的老街,周边正在快速建设当中。

下班后去逛街,街上很多商户都是广东人,大家说粤语,沈苔玲觉得很新鲜,怀着好奇和热情也学会了不少粤语。

“东莞给我的感觉就是充满了朝气,那时周围的同事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大家都为了共同的梦想来了东莞,每个人积极向上、互帮互助,有好的工作机会都相互告知,感到很温暖、很包容。”沈苔玲很快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多年工作经验为创业打下基础

在美的灯饰厂工作了一年后,沈苔玲跳槽到黄旗工业区另一家港资企业——康明电子厂,在工程部门做测试。

虽然是流水线上工作,但是沈苔玲不忘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她通过读夜校等方式,很快就掌握了计算机等技能。在康明电子厂的岗位也从测试员先后转到采购、行政等部门。“大家都觉得我记性好,逻辑思维清晰,很多部门都抢着要。”沈苔玲笑着回忆当时的情景。

也是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老公姚伟先生。当时的姚伟在康明电子厂担任IT工程师,因为共同的追求和爱好,两人喜结良缘。

“在康明的时候,大家都很年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工作压力也不大,相互之间感情很要好,周末大家结伴去虎门逛街,公司还会专门派中巴车接送。”也亲眼见到当年虎门大桥落成。

1994年刚到东莞时,大家工资都不高,一个月大概四五百块钱,但每个人都很开心,到了1998年沈苔玲工资也翻了几倍。

2000年,沈苔玲跟随姚先生去了深圳,先后在两家上市公司工作。2019年,沈苔玲再次回到东莞开展人才服务工作,同长安汇安人才市场合作,帮助铜仁市沿河县的大、中专学生在东莞就业,通过培训服务,为OPPO、vivo等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再到东莞,我连路都不认识了,当年很多老旧建筑都已经拆迁了。”如今,沈苔玲眼中的东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里产生了步步高等知名企业,她曾经工作过的黄旗片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赫然矗立在眼前。

在铜仁沿河县开办服装厂

2020年,沈苔玲跟随东西部协作工作组来贵州铜仁沿河县从事就业帮扶工作,她被山区人民的勤奋努力震惊,决定长期留下来帮助沿河县发展产业。

“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搭建好一个桥梁,帮助广东转移过来的产业有效落地。”

沈苔玲走过沿河县所有乡镇,与全县400多个村都保持直接联系,走访过山区许多困难家庭,带领过好几批残疾人到东莞就业,也帮助过许多大龄乡亲在东莞就业。

沿河县还有大量留守妇女也需要一份工作,自2022年起为帮助沿河发展服装加工产业不断奔走,就地解决了两百多名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

为了助力服装产业的发展,沈苔玲也在沿河开办了一家服装厂。为解决本地工厂技术工和管理人才缺口问题,在当地人社部门的支持下,她不断吸收新员工和大学生来培训,帮助乡镇产业发展提前储备管理人才。

沿河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以往物流效率低,一直制约沿河的产业发展,为跟上广东客户的节奏。沈苔玲多方联系,从湖北请来实力雄厚的物流公司,开通沿河县到大湾区城市的快速专线物流,货物运输从原来的3-4天直接提速到24小时内送达,大大加快了沿河县的产业发展。

未来,沈苔玲希望在东莞虎门再开一家服装厂,进一步将企业做大做强,为沿河的服装产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谈起自己的愿望,沈苔玲表示,希望东莞发展得越来越好,同时也希望铜仁更多的好产品能够走向东莞,东莞更多的好产品能够来到铜仁,两个兄弟城市能够在商品、技术、人才等方面更多的融通。

文字:范德全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