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双丰收!东莞澳洲淡水龙虾产业发展喜人
东莞+ 2024-08-23 21:41:35

秋风起,龙虾肥。8月23日上午,中堂百香岛广东富舟农业养殖基地,李仲希和虾农们忙着起虾、选虾、销售,现场一片忙碌的丰收景象。

李仲希是广东富舟农业科技公司经理,他在中堂种植千亩稻田,经营300多亩的“稻虾共生”基地。稻浪随风而涌,澳洲淡水龙虾时而嬉戏畅游,时而划到田基旁停歇,仿佛要探头一嗅这夏日的稻香……一幅“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的和谐生态画卷就此生成。

在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稻虾共生”作为一种新型立体种养模式,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农业领域崭露头角。它不仅提高了农田的综合效益,还促进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稻虾共生”第一批结硕果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稻虾共生模式的核心,就是水稻种植与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李仲希介绍,稻虾共生模式在当前之所以受养殖户欢迎,一方面,稻秧为龙虾提供躲避空间,减少互残,同时稻秧将龙虾代谢物作为肥料来源吸收,减少化肥的使用;另一方面,龙虾可食用田间的杂草、虫卵、螺等有害生物,降低饵料系数,同时减少虫害,促进稻秧生长。

“稻虾共生”不仅提高了稻米和澳洲淡水龙虾的品质,还增加了土地的经济效益。“稻+虾”形成一种互利共生关系,营造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达成环保效益,真正实现绿色生态种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促转型,助力“百千万工程”。

今年年初,东莞市疫控中心和中堂镇农林水务局、农技中心在中堂四乡村建立了以澳洲淡水龙虾为主养品种的标准化养殖示范点,探索引入高科技、‌高效能的新质生产力,带动现代特色种养业发展。

经过大半年的探索,第一批澳洲淡水龙虾成功收获,单只虾的最大重量达1.5两,将按照捕大留小的方式陆续上市。李仲希告诉记者:“第一造稻谷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澳洲淡水龙虾亩产达到100多斤。按照目前价格,每亩增值5000元以上,300多亩稻虾示范基地,增加产值至少150万元。”

科技助力农户丰产增收

澳洲淡水龙虾落户东莞的背后,彰显着农科技术的魅力。

“个大肉多,脆甜鲜美,生长快,适应性强。”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李希国介绍,澳洲淡水龙虾学名红鳌虾,它原产于澳洲北部的热带地区,因粗壮威武酷似海中龙虾,故称为澳洲淡水龙虾,是目前世界上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澳洲淡水龙虾具有生长快、个头大、出肉率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广东地区每年每亩可养殖两至三季,10年前引进东莞开始试种。

在“稻虾共生”示范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东莞市农业农村局非常重视,统筹规划,由市疫控中心和中堂镇农技中心成立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加强技术指导,进行统一管理。李希国坦言:“我们主要从种苗的繁育技术、水质的调控、合理的密度、优质的饵料、病害的防控和敌害生物的防御等方面做好技术服务,通过智慧化和标准化相结合的创新养殖模式,为养殖户提供重要技术服务支撑。”此外,市疫控中心、镇街农林水务局、农技中心还结合“塘头开讲啦”党建品牌和“轻骑兵”行动,开展系列培训和技术服务活动,为种养户及时解决技术问题。

“稻虾共生”是一种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李仲希指着稻田告诉记者:“我们在稻田中间挖出三五米宽、一两米深的沟,形成稻虾连作池,周围环沟,龙虾在周围沟内进行喂养,中间植稻。这样的种养殖模式,既不影响龙虾的生长,天气炎热的时候龙虾还可以在稻田里乘凉,分泌出来的粪便可以当作肥料使用。”

此外,这是一种环沟跑道养殖模式,使得死水变活水。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稻虾共生”模式让稻成了“虾米”,虾成了“生态虾”,不仅产量提高了,而且品质和口感优良,深受市场的青睐,供不应求。

如今,李仲希团队中涵盖种苗、饲料、动保、智能化设备等“一条龙”产业链养殖。“稻虾共生”项目采取“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同时,也让种养户尝到了甜头。李仲希还透露:“我们平时日常工作就是用无人机投喂,技术有保障,管理很便捷,稻虾共生养殖经济效益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明年将继续扩大规模,计划增加至500亩。”

据介绍,目前东莞推广澳洲淡水龙虾养殖面积超过700亩,养殖及种苗培育设施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澳洲淡水龙虾虾苗年产能达到1000万尾。培育澳洲淡水龙虾种苗生产企业5家。全市推广澳洲淡水龙虾养殖企业(户)10多家,主要分布在中堂、石排、东城、厚街、望牛墩等10多个镇街,真正做到联农带农,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文字:记者 周桂清 图片:张伊琳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