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读城|东莞文艺创作新时尚
东莞+ 2024-08-22 20:00:24

这个夏天,岭南的雨水特别丰沛,洋洋洒洒落个不停。东莞文艺界也特别热闹,实地调研采风的氛围浓如这夏天的雨水: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们,不是在调研采风创作,就是在调研采风创作的路上,早已用脚步丈量遍了东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8月21日,东莞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漫天的雨幕垂帘而下,一些低洼的路面车过如行舟。市曲艺家协会依旧如约前往位于桥头镇的东江供水工程调研采风。在那明亮的展厅里,十几个会员紧跟着讲解员的步伐,从头到尾详细地了解该工程的前世今生,对许多珍贵的资料不停拍摄,对于故事细节和资料数据不时询问,一些会员还在现场获得灵感,低声讨论原先作品设计如何调整等,整个过程热闹却不失安静,缓慢且细致入里。该协会主席李润在看到或听到一些关键处,就停下脚步,提醒会员们这个地方要重点关注,这个精神要深刻体悟等。

2024年8月21日,市曲艺家协会到东深供水工程实地调研采风

“虽然遭遇了这么大的暴雨,但既定的行动,就要风雨无阻地落实执行。”李润说。东深供水工程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它体现了人民的力量,同胞共济的深情,时代楷模的精神伟力,以及时代的巨大进步等都让人感动。特别是该工程建设者提出的“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口号,有一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和气魄,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都是文艺创作“难得的创作题材”。这些也是他们协会第一时间组织会员前来实地调研采风的原因。

据悉,根据东莞市文联贯彻落实市委宣传部《关于印发支持推进桥头镇“百千万工程”有关工作方案的通知》,市文联将充分调动各协会创作力量,围绕东深供水工程建成供水60周年主题,组织开展系列文艺创作活动,力争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市曲协作为责任部门(单位)之一,在收到通知之后便第一时间跟该工程沟通联系,约定次日实地调研采风。接下来,东莞文学艺术院、市文联创作部、市摄协、市作协、市朗协、市书协、市美协、市剧协、桥头镇文联等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也将紧跟其后,为该主题文艺精品创作做前期准备。

2024年8月21日,市曲艺家协会到东深供水工程实地调研采风

“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这一传统和方法论放在文艺创作上同样是一个重要法宝。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他在座谈会讲话中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问题,强调了“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的论断,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这些重要的指示精神为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

确实,人民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东莞文艺深谙“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文艺工作者也明白“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因此才形成了现在文艺氛围浓郁、文艺创作风气正向的大环境。上到文化单位的领导,下到文艺工作者都特别重视实地调研和采风。

尤其是“百千万工程”战略实施以来,东莞文联以此为契机,团结引领各文艺家协会和文艺工作者实施了“开展一场大调研活动”等工作措施,还进一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推出了“组织一系列采风创作”方案,在全市掀起了“实地调研采风”的热潮,让“实地调研采风”成为东莞文艺创作新时尚,为东莞文艺精品创作,勇攀文艺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2024年5月17日,市文联到中堂镇开展走访调研

比如早在去年年底,市曲协就成立了助力“百千万工程”曲艺班子,重点开展下基层调研采风工作,至今已完成了七部原创作品。其中包括《街头哨兵》《包工头》《我的家在东莞》等相声作品,及快板《决胜百千万》等打动人心、接地气的曲艺作品,为接下来开展助力“百千万工程”区域专场演出提供了充分的准备。

市曲协只是东莞文艺界“实地调研采风”文艺新时尚中的一个缩影。特别是在东莞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大背景下,市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纷纷拿出了各自的实施方案和计划,其中打头阵和贯彻始终的便是实地调研采风,并特别重视与各镇村文艺骨干合作,“私人定制”出独具本土特色和民情的文艺精品。在今年7月份市文联召开的深入实施文艺助力“百千万工程”推进会上,各部门(单位)都拿出了漂亮的创作成绩单。这些成绩单都是在实地调研采风的基础上获得的。

吴群(左一)下基层采风照

值得一提的是,“实地调研采风”的文艺创作新时尚也影响了民间的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尤其东莞的文艺青年,他们在创作时也会十分重视前期的实地调研采风。如“80后”音乐人吴群在调研过程中备受鼓舞和启发,以一首《走,调研去》的原创音乐作品,描述了文艺创作者闭门造车搞创作的苦恼和深入基层调研的精彩,以及通过调研达到了“把心中的困惑摊开看看、去广阔的天地寻找答案、让所有的决策不留遗憾、工作打开了新局面”的效果。作品充满了走进生活,打开新世界的欣喜。

成员涵盖了视觉艺术、设计、古诗词、汉语言、潮牌、声学、植物学、音乐制作等专业领域的本土青年团队“觉响创乐团”,在创作新音乐《仙村梦归处》前,就对东莞的村落进行实地考察,把不同的艺术风格融合,进行了不同纬度的创作,让作品既彰显音乐独特魅力又蕴含东方哲学底蕴,获得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林昶博士,多次担任“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群星奖等国家级赛事评委顾夏阳的肯定。

在调研回程的路上,漫天大雨依旧不曾减弱停歇,同车的市曲协会员还在讨论着原先的作品框架和细节的改进方案。他们来东深供水工程调研采风前,其实已经对该工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设计出了作品的雏形。本次实地调研采风后,他们获得更深入的体悟和素材把握,会进一步完善作品。同时他们也有些遗憾,因为暴雨的原因未能到工程实地走访,只能把遗憾留到雨过天晴后再来弥补了。

2024年7月8日,东莞市中国画学会谢岗镇采风写生

这个细节让我想起了中国美术报社副总编辑马子雷在《艺术创作离不开实地调研》一文中强调的:“我们无法精确预测文艺创作的高峰何时会出现,但可以肯定:在从高原攀登高峰的路上,那些有所作为的艺术家,一定会多次走出画室,到传统认知的‘边界’地带去调研、写生,也就是要‘把画作绘在祖国大地上’。”

确实,好的旅行家未必是艺术家,但好的艺术家一定是旅行家。好作品看似是“画出来”“想出来”的,实际上是先用脚走出来,再用心悟出来的。如今“实地调研采风”成了东莞文艺创作新时尚,并让这种新时尚进化为新的传统,那么东莞文艺频出精品的繁华时代,东莞文艺创作登上高峰的未来还会远吗?

文字:沈汉炎 图片:沈汉炎 市文联 采访对象 编辑:郭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