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第四拍的时候,白玛拉姆要敲一下鼓。”上午最后一节课,布久乡小学三年级教室内,音乐教师刘一博正在讲解“现代乐器与打击乐”。讲台上,五名藏族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引,敲打着手中的乐器。讲台下,全班的学生,沉浸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
布久乡小学校长央央告诉记者,东莞援藏教师带来的互动式教学,更好激发了农牧民孩子的积极性。大家在课堂上开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改变西藏面貌,根本要靠教育”,教育援藏在对口支援中尤为重要。巴宜区委常委、副区长、东莞援藏工作组副组长王坤介绍,东莞对口援藏以来,始终坚持把教育硬件设施完善和软实力提升作为重中之重,将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思考,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提升教育基础设施,引入集团办学模式,引进不同专业支教大学生,深化“东莞名校+”精准帮扶,推动当地教育实现质的跃升。
▲东莞援藏教师黄淮在给孩子们上课。
在西藏开展首例无痕理念集团化办学
7月的西藏林芝,蓝天、白云、群山、林海相互掩映,形成一道独有的风景线。站在巴宜区布久乡小学广阔的操场,远眺可见群山林海,与满片绵柔的白云争相呼应,五星红旗随风扬起。课堂上,传来琅琅读书声。
2022年,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试点县(市、区、旗)名单,全国135个县(市、区、旗)入围。巴宜区成为林芝市唯一入选的县区,同时也是西藏自治区3个试点县区之一。
不破不立,努力让每个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加快推动巴宜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巴宜区(东莞)工作组(下称“东莞援藏工作组”)提出以“集团化办学”的方针,采用以强扶弱的思路,通过优质校办学理念辐射,逐步整体提升全区学校的教书育人品质。
“我们希望通过集团化办学,让更多孩子接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把他们送出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东莞援藏工作组干部、林芝市巴宜区教育局副局长柴草说道。

今年3月底,松山湖北区学校与布久乡小学集团化办学正式签约,布久乡小学正式加入东莞松山湖无痕教育集团,成为西藏自治区首个无痕教育理念集团办学试点,同时也是首次粤林两地跨省域集团化办学,巴宜区教育援藏开启新征程。
孩子们最大的感受,是东莞老师的课堂很热闹、很活跃,大家积极回答问题,课堂上爱动脑筋。央央校长告诉记者,东莞援藏教师通过互动式教学,改变过去老师灌输式、一讲到底的课堂模式,极大激发了农牧民孩子的课堂积极性。
小班化、互动式课堂,令布久乡小学师生面貌焕然一新。进藏后,松山湖北区学校王勇、毕元双,松山湖实验小学黄淮老师挂职布久乡小学副校长,他们按照“找准突破、小步快跑”的要求,积极推动布久乡小学文化制度建设,以及课堂改革和会议改革,助力布久乡小学提档升级。
据悉,在今年巴宜区小升初考试中,布久乡小学18名学生参考,其中7人进入巴宜区前30名,取得近三年来最好成绩。
▲小班化、互动式课堂,激发了农牧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引进大湾区教育理念
教育援藏,不仅仅是输血,更重要的是帮助当地实现理念转变和整体提升,助力推动巴宜区教育质量从量到质的转变。
据介绍,针对巴宜区“音、体、美、幼”教育资源短缺问题,东莞援藏工作组借助校地共建平台,与中山大学、东莞理工学院、韶关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对接,引进更多不同专业的优秀大学生,弥补巴宜区专业教师缺口,为五育并举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填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林芝素有“雪域江南”之称,由于气候宜人、植被丰富、含氧量高,成为众多游客前往西藏的第一站。但工业基础薄弱,钢铁、石油等工业产品,以及洗衣粉、大米等生活用品,需要从内地运入,当地的物流运输、工程建设成本高昂。
尽管如此,在东莞多年的对口帮扶下,巴宜区一座一座崭新、现代化的学校拔地而起,为当地学生创造了温馨、快乐的学习环境。
走进鲁朗镇小学,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今年秋季将迎来全镇近210名小学生入学。该校占地1.8万平方米,篮球场、操场、钢琴室、舞蹈室、实验室等设施一应俱全,还建有学生宿舍,教室和宿舍配备暖气供应,学生冬季得以在温暖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投入使用后,彻底改变一直以来鲁朗学子往返3个多小时山路的走读经历。
巴宜区鲁朗镇副镇长黄毅说,鲁朗镇小学是东莞援藏的一个缩影,是援藏的资金、东莞来的干部建设出来的。得益于东莞资金、东莞设计、东莞人才,鲁朗镇小学从过去设备简陋、信息化落后,蜕变成林芝市乃至自治区硬件设施最好的小学之一。
硬件设施得到提升,软件配套、人才队伍同步跟上,林芝市巴宜区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不断缩小。而在东莞后方的支持下,莞宜学校开展“一对一”帮扶,相关学校积极开展走访交流、送教进藏、网络交流等形式帮扶,把大湾区先进教育理念带到藏区,极大提升当地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积极性,为巴宜教育输入源头活水。
东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自2022年6月进藏以来,共推动东莞理工学院、韶关学院4批共183名大学生志愿者赴藏支教。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对于西藏来说,更是涉及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东莞跨越山海带来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在雪域高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林芝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