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把脉献策 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研讨会在莞召开
东莞+ 2024-06-30 09:55:56

新材料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先导和基石,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全球科技合作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力量。6月29日,中拉技术合作发展交流会暨巴西圣保罗周国际学术会议在东莞、深圳举行,上午,新材料与智能制造学术会议启动,与会专家学者就新材料与智能制造在东莞展开讨论,共谋新发展、新机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带来了“新正极材料推动第三代动力电池研发”的演讲。他以自身带领团队从事锂二次电池及其相关材料、工艺和装备技术的研究经验作为参考,强调新材料是新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升级新能源技术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

记者从现场获悉,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其中,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领域,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基于材料革新的新一代电池成本优势显著,能让电动汽车充电速度加快和充满电后行驶里程更长,将为电动汽车行业带来质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环境适应性、成本等都是团队设计研发新材料时考量的因素。

随着人口加速向城市聚集,越来越多科学家为智慧城市的建设集思广益。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教授罗米多·迪亚斯·托莱多·菲略在“高性能生物基建筑材料”主题演讲中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呼吁更多人关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生物基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建材,在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上有巨大的潜能。

“人类可以使用天然材料来构建我们的生活环境,竹子、木材、秸秆都是可以随时使用的可再生天然材料。”据悉,生物基材料来源于生物体,如植物、动物和真菌,有些资源可以直接用原始状态使用,而类似于藻类和菌丝体等生物,通常与其他材料混合以成为有用的复合材料。罗米多以共聚物涂层为例,展示使用植物纤维织物增强材料的应用,通过聚合物浸渍提高纱线和纺织品的性能(细丝之间的黏合),增强了基体黏合力。

在他看来,使用生物基材料封存碳是推动建筑业迈向循环经济的关键一步,而在探索绿色建材上中巴双方可以优势互补。“巴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我们应该加强交流合作,推动绿色建材在功能和美学方面更上新的维度。”罗米多说道。

在产业链条上,上游材料与下游应用紧密关联,创新应用和需求牵引正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引力。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爱民以中国铌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开启演讲,介绍了铌钢物理冶金进展及应用、中国含铌钢工程应用成就和铌在非钢领域的研究进展。

“过去四十年,中国铌钢科学技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23年,中国含铌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郭爱民指出,三十五年来,中信金属与巴西矿冶公司(CBMM)遵循“产学研用”研发思路,与国内广大钢铁企业、下游行业、科研院所及行业学会和协会进行了紧密的技术合作,设立200余个产业链合作项目,所开发含铌钢、纳米晶、电池,铸造材料等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船舶、石油化工、建筑等国家支柱产业,推动了国内含铌材料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研发和应用。

本次会议由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巴西圣保罗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联合主办,东莞市普乐科技创新合作中心、松湖之材产业育成中心承办,他希望借助此次交流平台,围绕关键战略性钢铁新材料攻关和高性能钢铁推广应用,加快研发推广新材料、新品种,推动产业链升级迭代,共同助力“双碳”发展新篇章。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新材料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新材料与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技术加速融合,大数据、数字仿真等技术在新材料研发设计中作用不断突出,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和巴西在科技创新和材料科学领域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和需求。这些交流不仅体现了中巴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为双方未来的合作提供了参考思路,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新材料更为细分的领域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携手打造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的强劲优势。

文字:周子怡 图片:赵浛锐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