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东莞东》受邀嘉宾离莞之际,纷纷提笔写下对这座城市的感谢与祝福,用文字述说着与东莞的不解之缘,期待这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未来更加美好。
这批嘉宾中,不乏曾在东莞奋斗多年的“老东莞人”。他们有的是早期南下寻梦的打工者,有的是在东莞学习成长的技术人员,有的是参加“百校千人”实习计划的著名学府研究生。当他们再次踏上这片热土,心中涌动着对东莞的深情厚意。
一份千里传递的爱心
张文,来自陕西汉中的“老东莞人”,24年前怀揣着梦想和激情,18岁的她踏上了前往东莞的列车。在这座包容开放的城市里生活了8年,张文见证了东莞的飞速发展。她深情地写道:“感谢这座大爱的城市接纳我,让我成长。因为一个爱心接力的故事,24年后我故地重游。”
张文的丈夫马海萍自2000年首次来到东莞后,便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信中写道:“看着大街华灯璀璨、车水马龙,绚丽多彩的高楼大厦,我真心为东莞感到骄傲。”他回忆起在东莞度过的青春时光,对这座城市充满了眷念和感激。
他们见证了东莞的城市发展,东莞见证了他们的爱情和事业。
曾在东坑镇工作8年的张文和马海萍,与工友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近20年未见的情况下,得知一位工友生病,他们和工友们共同在微信群里完成了一次千里爱心传递。这一跨越千里的爱心传递,不仅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更展现了东莞人民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精神风貌。
受邀回到东莞,他们游览了东莞植物园,感受了四季花开的美丽;参观了沉香博物馆,了解了莞香的传奇故事;体验了道滘划船,感受了水乡风情。他们还登上了国贸大厦,从423米俯瞰东莞全景,真切地感受到东莞的发展。
信中,马海萍和张文夫妇表示,虽然已离开东莞多年,但心中始终牵挂着这座城市。他们希望东莞能够继续保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更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大都市。他们深情祝愿东莞:欣欣向荣,热闹非凡!
一场跨越山海的奔赴
“我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是在东莞度过的,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刻的记忆和眷念。虽然我们离开了东莞,扎根在全国各地,但东莞这座城就像一颗跳动的心脏,血管牵连着我们。”东莞纪实文学作品《一座城和一群人》主人公钟吉梅深情写下这一段文字。
钟吉梅在东莞工作了近三十年直到退休,见证了东莞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她是一名流水线女工,但爱好文学、自学英语。她回忆当年工人底薪是二百九,连加班费一共能挣四五百元。为此,她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深夜在宿舍写稿。在东莞,钟吉梅遇到了良师益友,积攒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在东莞,改革开放46年来,超过2亿人到东莞打拼,他们将东莞的理念和价值追求传播到外省外市。董兴菊、任鑫城、刘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纷纷写下自己对东莞的感谢之情,并亲手写下对东莞的美好祝愿。
董兴菊,一位在东莞大朗开启自己创业梦想的创业者。2008年,她在这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间美宜佳便利店,积累了宝贵的商业模式和开店经验。2020年,董兴菊回到家乡四川,已成功开设了三家门店。如今,她不仅拥有了幸福的家庭,还走上了小康之路。董兴菊写道:“在此祝愿,东莞越来越好,越做越强。”
任鑫城,一位在东莞企业鼎泰高科成长起来的优秀人才。自2010年加入公司以来,他见证了鼎泰高科从厚街的一家小工厂成长为上市公司,并在工作制造领域成为全国甚至全球的细分领域单打冠军。2017年,任鑫城作为骨干被派驻到公司南阳基地工作,现担任鼎泰高科南阳基地品质部经理。他写下:“共同祝愿东莞更加辉煌。”
刘理,一位在东莞打工时受到当地人帮助的幸运儿。他南下东莞打工时陷入困境,但幸运的是遇到了善良的大姐邓凤群。邓大姐的收留和照顾让刘理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回到家乡后,他努力打拼,最终成为企业的高管,家庭事业双丰收。经济条件变好后,刘理始终挂念着当年在东莞帮助过他的邓大姐。他曾在抖音上寻人,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最终,通过东莞媒体的帮助,他成功找到了邓大姐。离开东莞前,刘理写下:“感谢东莞这座包容友爱的城市和可爱的人,牵引我在人生青春奋斗的路上勇往直前。”
他们亲手写下了对东莞的美好祝愿:“祝福你们把东莞建设得更好,祝福你们在东莞生活幸福!”这些深情寄语不仅表达了他们对东莞的感激之情,也展现了他们对东莞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