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7日下午,塘厦镇在塘厦演艺馆举办“保护传承非遗 谱写时代华章”2024塘厦非遗原创作品发布暨首演活动,以庆祝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本次活动由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指导,由塘厦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塘厦镇文化服务中心、东莞市文化馆塘厦分馆、塘厦镇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和塘厦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陈杭,东莞市文化馆馆长、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塘厦镇领导黄婉笑,塘厦镇相关部门单位、社区负责人,塘厦镇省、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参加发布会。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塘厦演艺馆一楼大堂举办非遗墟市,展示塘厦的舞麒麟、龙形拳、客家山歌、盒篮、红木传统家具制作技艺、舞龙、醒狮、花灯以及漆扇、木刻版画、槐园太极拳等一批非遗项目。

在演出现场,本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塘厦文化人以睿智之眼、创新之笔,全新创作四部塘厦非遗原创文艺作品,分别是:塘厦原创非遗科技秀《“塘”潮盛“厦”》,用“科技+创意”解锁非遗新看点,揭秘非遗之美;塘厦非遗原创主题曲《非遗梦》,置身如诗如画如梦的美景,奏响非遗之歌;塘厦客家山歌原创情景剧《山歌悠扬》,在经典的客家山歌优美旋律中,演绎非遗之情;塘厦传统红木家具制作技艺原创舞蹈《红韵》,让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完美相融,舞动非遗之魂。节目精彩纷呈,观众一饱眼福、大呼过瘾。

主办方介绍,非遗之珍,犹如瑰宝绚丽,传统文化之光,在人杰地灵的大美塘厦熠熠生辉。塘厦现有省、市级非遗项目5个,省级非遗传承人2人、市级非遗传承人2人。仅2023年,塘厦非遗工作获得各级荣誉56项。省级非遗项目塘厦舞麒麟曾走出国门,惊艳哈萨克斯坦世博会。今年塘厦镇举办非遗墟市这一活动,旨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通过非遗墟市,可以让公众体验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陈杭表示,本场演出的完美呈现,令人大饱眼福,很接地气,让普通老百姓登上舞台成为主角,这就是人民的文艺,更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理念。
黄晓丽希望塘厦非遗原创文艺作品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做好“非遗+舞台艺术”,“非遗+科技”等“非遗+”文章,不断创新非遗潮流、时尚、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保护传承非遗。
塘厦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徐首育表示,下来塘厦文化人将不辱使命、勇毅前行,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将出版《塘厦非遗故事》、编制《塘厦非遗发展报告》,培育更多高品质塘厦非遗项目,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塘厦力量,为实施“百千万工程”建设大美山水塘厦、加快建设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强镇作出新的贡献。

记者获悉,6月8日(本周六)8:30至17:30,非遗墟市继续对公众免费开放。欢迎广大市民群众前往塘厦镇演艺馆观看,学习和了解塘厦的舞麒麟、龙形拳、客家山歌、盒篮、红木传统家具制作技艺、舞龙、醒狮、花灯以及漆扇、木刻版画、槐园太极拳等一大批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