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五月初一)
“东莞龙舟第一景”即将上演
担凳子、霸头位,睇龙船、吃龙船饭
属于万江人的年度龙舟狂欢又来了!
在万江,不是每年都有龙舟锦标赛
三年一斗标,两年趁景
今年恰逢万江人的“小年”
不设比赛,只游龙趁景
那热闹会减半吗?
一!点!都!不!会!
你以为游龙趁景就是在江上随便划划?
万江人:开什么玩笑!


游
龙
趁
景
“趁景”可以说是龙舟赛中的友谊赛,指的是不言明设标,按旧例所定的日子,在指定水域邀请各社区龙船前来“应景”,不争名次,只表演技巧。

“备战”趁景日,饷八方来客
每年四月初八,当万江滘联社区的松木老龙舟从河底被“唤醒”,万江乃至整个东莞正式进入“龙舟时间”。

龙舟月期间,东莞市水乡片区及东江沿岸地区各镇(街)根据当地潮汐大小,定出自己属地龙舟景观的日子。
东莞名谚有云:“初一景,万家租;初二景,西塘尾;初三初四,大汾流涌尾,十三十四新村龙湾梓。”
此处的“初一景”,指的便是“万江景”。

万江是整个东莞最早开始龙舟活动的地方,因此,“万江景”也被称为“东莞龙舟第一景”。
此时,东江潮涌,平静了一年的万江河上开始有了“动静”,人们会提前一个月为“东莞龙舟第一景”做准备。

“东莞龙舟第一景”久负盛名,备受瞩目。
即便只是趁景的年份,万江人们也会精心布置一河两岸,营造喜庆、欢乐的氛围;
五月初一之前,划手们会“偷偷”集训,整顿队伍,团结队员,训出节奏和士气,在趁景当天展现出赛龙夺锦的精气神;
参与趁景的每一条龙船都会被打扮得漂漂亮亮,有罗伞帐、龙船幡、历次夺得的标旗等,让各地游客欣赏到龙舟的别样姿态;
各个犒船点还会准备龙船饼、烧猪、饮料等丰厚礼品,犒赏前来趁景的龙船。

除了五月初一的“东莞龙舟第一景”,万江还有五月初四“汾溪景”和五月十四“新村景”。
趁景日龙船云集,万人空巷。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作为东道主,万江的待客之道热诚而真挚!

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不管是斗标还是趁景,游龙的仪式感一样不能少。

龙头是魂,每一条龙舟下水前,必“请”龙头。
趁景前,村里的长老会对船身重新上漆、上色,从宗祠中“请出”供奉的龙头,把龙头重新上彩、点睛;

趁景当天,村里长老选好“吉时”,与众人一同把龙头隆重地请出来祭拜;
装上龙头,安装好鼓架、旗帜等装饰品后,龙舟就可以正式“下水”了。
龙舟落到水里,村民们会给龙头泼水“洗脸”,一般用香茅水、柚子叶从船头到船尾洒一遍,寄托着平安的寓意;
沉睡了一年的龙船,需要快速恢复“元气”,这时候便需要举行“采青”仪式。龙船划到采青地点后,跳头直接用手拨下一把禾苗或青草,迅速放在龙头嘴里,完成“抢青”;

采青完,锣鼓鞭炮齐鸣,划手们一边呐喊一边奋力划起龙船,在河涌上乘风破浪,士气高涨,游龙正式开始。

男女老少一起扒龙船
传统龙舟锦标赛的划手都是精壮汉子,而趁景则不一样,男女老少均可参加。
趁景的龙船有传统龙舟,也有标准龙舟。
传统龙舟上一般都是本村男儿,一条龙船上有50多人,他们会身穿统一服装,奋力展现本村的力量。
由于不用比赛,划手的选拔不会很严格,大家重在参与,感受水中的乐趣。

标准龙舟多为龙舟俱乐部成员,他们的龙船大小不一,颜色、装饰也多样化,观赏性极强,回头率极高。
有的小龙舟6个人就能划起来,坐在船头敲鼓的可能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也可能是英姿飒爽的“女将”。


观看万江趁景活动的人群中,外省和外市的龙舟爱好者是常客,不少隔壁镇街的冠军龙舟也热衷于来万江游龙。
名船荟萃,百舸争流,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趁景也爱“斗龙”
谁说只有斗标才会让人热血沸腾?
力争上游、争强好胜的品质,是刻在万江人骨子里的。
趁景时,当两条龙船并排而行,则必斗!

船上的划手似乎也都在等着这一刻好好施展“身手”,没有哨声和口令,鼓手一鼓作气,划手们便会跟着节奏如箭离弦般整齐划行。
几条龙船齐头并进,争先恐后,江上水花飞溅,岸上观众欢呼雀跃。
若遇下雨,就更有“戏”了。
雨水的滋润让这场水上运动更加激情澎湃,划手们会在雨中开心地戏水、奋力地划行。
犹如回到小时候,湿着身子打水仗,酣畅淋漓!


不管是“斗标年”还是“趁景年”
只要跟龙舟有关
万江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血脉觉醒
如果说斗标是紧张刺激,是荣誉
那么趁景就是一种享受
是万江人的海纳百川、热情好客
万川汇聚,百舸争流,江上风采
6月6日“东莞龙舟第一景”
万江张开双臂邀您共赏这江上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