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④|建设美丽东莞,东莞生态环境部门这么干
东莞+ 2024-06-03 20:58:36

6月3日,世界环境日前夕,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东莞市2023年环境状况公报,通报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成效,并聚焦薄弱环节明确攻坚目标。

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压力,河涌返黑返臭时有发生,泗盛断面稳定达标仍有一定难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未达省定目标。2024年是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的重要一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任务目标的关键一年,是东莞全面提升城市“含金量”的“投资年”。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将紧紧围绕上级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百千万工程”,锚定美丽中国、美丽东莞建设目标,以绿美东莞生态建设为牵引,着力以“五高”举措助力“投资年”行动取得突破,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齐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持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奋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东莞实践。

——高站位谋划推进美丽东莞建设,推动全域保护系统化。将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全系统全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效,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动支部党建品牌建设,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纪律作风过硬、责任担当过硬的环保铁军队伍。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美丽广东建设的决策部署,系统谋划推进美丽东莞建设,研究探索开展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的“美丽系列”建设工作。

——高标准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推动任务目标清单化。坚持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碧水保卫战,紧盯国考断面“保优增优”和建成区河涌长治久清目标攻坚,谋划实施泗盛、共和村、樟村、旗岭等国考断面精准治理攻坚,开展重点一级支流消劣行动,打好建成区河涌长治久清保卫战。打好蓝天保卫战,以降低细颗粒物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持续推动结构优化调整,力争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PM2.5浓度达省定目标,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做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和地下水监测,创新“无废城市”建设路径和模式,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稳定达标、“无废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高水平增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推动体系建设规范化。坚持软硬齐抓、长短结合,协同推进基础设施能力和监管体系建设。推进设施能力建设,加快在建污水厂项目建设和新一批污水处理项目谋划落地,推进污水主干管修复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一张网”运维取得实效。推进市污泥集中处理处置项目,开展危险废物小微产废单位和社会源产废单位收集单位建设。健全生态环境法规,推进《东莞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条例》《东莞市扬尘污染防治规定》立法。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加强非现场监管能力,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减免罚款等“惠企”制度,创新试行执法监管窗口期制度,在严厉查办重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的同时,坚持疏堵结合、正面引导,提高企业环保责任主体意识。

——高质量提升生态环境服务效能,推动发展转型绿色化。落实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强化“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和刚性约束,优化完善总量管控制度,推动碳排放交易控排企业加强管理和交易,研究修订排污权交易办法,推动共性工厂落地建设。提高审批服务效能,强化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深化“两证合一”落地,探索“多证合一”并联审批 ,探索将排污许可证简化管理审批权限调整到基层生态环境分局。做好“一企一策”企业帮扶,落实常态化、精准化、个性化帮扶企业措施,主动送法律、送服务到企业,切实推动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扎实推进清洁生产,落实重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鼓励企业主动实施技术改造减排降碳,推进东莞市工业固体废物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实施。

——高维度构建生态环境共享格局,推动环境福祉普惠化。健全考核责任体系,有效压实党委政府和部门工作责任,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妥善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深入推进中央环保督察事项整改,全面做好省级督察迎检工作,大力整治群众信访举报的环境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加强自媒体建设和宣传矩阵联盟打造,探索开展生态环境主题研学,创新品牌环保公益活动,壮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联盟力量,深入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保障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稳定,加快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强化环境应急能力和体系建设,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自然保护地监督工作,守住生态环境保护红线。

文字:记者 周桂清 图片:记者 梁浚锋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