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东莞人真会玩!”网友:我也想去现场感受龙舟氛围
东莞+ 2024-05-31 14:32:06

网络大V在微博上分享东莞舞狮、东莞龙舟的图片和视频截图

“真的太震撼了,这股子精气神真棒!”“现场气氛相当的浓太给力了!”“好想去现场感受那热闹非凡的场面”……今天,翻开微博,发现很多网友在围观东莞,并纷纷写下这些评论,到底这些网友为啥这么向往来咱们东莞现场感受热闹的氛围感?原来,5月30日“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广东行活动走进东莞,20多位网络名人、10多家央媒、省媒组成的采访团,实地参观体验采访了东莞万江龙舟基地,他们在网上分享了在东莞万江龙舟基地的所见所闻,引发网友热议。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感到震撼?原来,当天采访团们观看了当地“联圣堂”醒狮队精彩的醒狮表演,并在万江滘联枝昌龙舟训练基地体验了一把“龙舟瘾”,让大V们纷纷拍手叫好,他们还将现场视频和图片分享到网上,让一众网友看到后表示:“哇塞,表演太精彩了,真棒!”“特别想去现场感受一下!”

▲网络大V分享的舞狮表演图片截图

“表演者身着精美的狮子服装,通过模仿狮子的动作和韵律,展现出狮子的威武和灵动。”百万级粉丝大V潘明先生在网上分享图片并写道,“他们时而翻滚跳跃,时而低头沉思,将狮子的神态和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精彩的视频和图片让一众网友看到对东莞这座城市心生向往,黑龙江、江苏、福建、河北等地的网友纷纷评论道:“居然是醒狮,醒狮可好看了!”“舞狮真的好好看呀!”“我真的超级喜欢东莞市的醒狮表演。”

大家可知道,大V们当天观看的醒狮团——“联圣堂”有什么来头吗?

他们不仅上过湖南卫视、北京卫视,还上过央视CCTV4中文国际频道等省级、国家级舞台。在CCTV《远方的家》系列节目《沿海看中国之东莞篇》第四集的主角之中,有一群热爱醒狮的年轻人,他们与传统的醒狮团与众不同,这支醒狮团非常“IN”,他们将传统醒狮与流行音乐相结合,醒狮老艺人不仅不反对,还给予了专业性指导,通过不断研磨、创新这门极具观赏价值的传统艺术,每次一出场,其精彩的表演必定引起观众的欢呼喝彩,燃爆全场。

采访团当天在万江滘联枝昌龙舟训练基地还体验了划龙舟,来自全国各地的大V们对这次体验直呼“太刺激了!”“很好玩!”他们在划龙舟过程中还感受到了龙舟运动体现出人本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公平竞争精神。百万级粉丝大V空天砺剑在网上分享道:“这项活动仅凭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团队里的成员密切协作,只有高度配合才能体验到赛龙舟的乐趣。”

还有网络大V体验完对记者说:“太刺激了,东莞人真会玩!龙舟真好玩!”“一边是祭神仪式工具,一边又成了端午节的宠儿,真是个披着龙皮的节日玩具!”更有许多网络大V通过这次实地参观体验采访了解到了东莞龙舟文化传统和水乡习俗,刷新了对东莞这座城市的印象,觉得这里“水乡环境真的特别好”“很有文化气息”“好玩又很带有松弛感!”“不得不说现场气氛超给力!”

浙江、上海、南京、云南、河南等地的网友看到他们在东莞体验到“龙舟瘾”就表示羡慕:“东莞舞狮子、龙舟氛围都很浓啊,这气氛真好。”“赛龙舟北方人真的没有看过!有机会去看看!”说起龙舟赛,临近端午节,各地网友也纷纷表示“好想去东莞看龙舟啊,有没有一起的”“我也想去感受一下赛龙舟的氛围”“爱了爱了呀,非常向往的一个城市”“有机会一定要去东莞旅游呢!”

据了解,万江滘联枝昌龙舟训练基地坐落于滘联美丽的正丫湾畔,依托枝昌龙舟俱乐部和水韵资源优势,通过“文化+商业”的模式,训练基地拥有中华标准龙舟共42艘,浮台1600多平方米,裁判艇、检录艇及其他龙舟赛事设备一批,积极推广万江龙舟运动,在美丽的正丫湾上举办过多场全国性中华龙舟锦标赛,曾荣获“2020年度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成为全国各地民间龙舟俱乐部的主领衔。近年来,枝昌龙舟训练基地吸引了东莞大批龙舟“粉丝”聚集,同时基地开班授课,组织开展青少年龙舟文化研学,继续传承弘扬龙舟传统文化,助力社区龙舟文化产业发展,做活“水”经济。

想来东莞看舞狮表演和过下“龙舟瘾”的朋友看过来!5月18日,“龙腾湾区·潮游广东”2024年广东龙舟季暨东莞龙舟月系列活动已在万江街道滘联社区正丫村启动,5月18日至6月底,全市各镇街将持续推出40多项“体育+文化+旅游”龙舟主题活动,诚意邀请市民游客“游龙舟·进莞来”,一站式全链条体验“最长龙舟月”的精彩,今年东莞龙舟月活动推出重头戏——“2+2+N”:第一是在万江、麻涌举办两场大型市级龙舟活动;第二是在中堂、石碣举办两场大型龙舟竞标活动;N是各镇街分别举办缤纷多彩的龙舟传统赛事及文化活动,设置创意市集,推出旅游线路、地方特产、龙舟制作技艺、非遗产品等。

2024年东莞龙舟月系列活动安排表收好!

想感受龙舟氛围,来东莞就对了!

▲网友评论截图

文字:莫凤英 图片:罗嘉怡 文化莞家 东莞文旅 网友截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