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省政府印发《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从2021年至2035年,分三轮实施教育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结对帮扶,安排东莞和韶关、揭阳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近三年来,东莞市教育系统认真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加强支教教师选派和管理,高标准落实两地教育帮扶各项任务。
在2023年省教育厅组织两全一融对口帮扶工作考核中,东莞市教育帮扶韶关、揭阳工作被评为优秀等次。其中,东莞市帮扶韶关的组团中,有5个获评全省县级优秀组团,占全省13个县级优秀组团的近四成。
大朗组团(含大朗、道滘、万江、石排)对口乐昌市
寮步组团(含寮步、石龙)对口浈江区
长安组团(含长安、茶山)对口乳源瑶族自治县
南城组团(含南城、谢岗、东城、洪梅)对口南雄市
凤岗组团(含凤岗、高埗)对口武江区
精选支教队伍,强化帮扶力量
2021年以来,东莞市累计向韶关派出支教教师411人(目前在韶关支教教师150人),接收韶关教育人才744人。2022—2023学年,东莞赴韶关支教的191名教师全部被受援县市区评为“优秀支教教师”。
2023—2024学年,东莞在全市选派了151名优秀教师、干部赴韶关进行支教帮扶,其中正高级教师5人,省市级名师3人,学科带头人6人,市级教学能手10人,副高级教师21人,教育管理部门行政和校领导11人,学校中层干部50人,专任教师46人。选派优秀支教教师中,在韶关各校挂任中层以上职务的有90人,挂职率超过60%,通过“名师引领”“专业驱动”“资源链接”全面孵化韶关教师队伍,提升当地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据统计,2023年东莞支教团开展了200多项教研活动,捐赠教育帮扶物资共约856万元,开展培训活动453次,受益教师达11万人次,受益学生达32万人次。
支教团团长周琼平融入韶关市市级教育管理体系,被韶关市教育局任命为韶关市教科院副院长,既为韶关带来了东莞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也在两市之间起到很好的桥梁和沟通作用。支教以来,他为韶关主讲和组织讲座230多场,示范课103节,组织大型莞韶交流活动10场,组织177位骨干教师到东莞优质学校考察学习;组织南雄、新丰144名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到东莞粤华学校跟岗学习一周。
支教管理团队中,还有多位组长在韶关市县市区教育管理部门挂职。长安苏军权、大朗刘业新、虎门邓永忠、寮步张剑峰等镇支教负责人挂职当地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或教育局副股长,融入韶关教育县级管理体系,在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等多方面给当地教育提供了很多帮助,获得了广泛赞誉。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骆云,正高级教师、东莞市南城阳光实验中学副校长邓小林,东莞市道滘镇新城小学副校长、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雪涛,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吴浩等名师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调动各类资源,推动学科发展,建立帮扶品牌项目,培养青年教师,为当地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支教模式,发挥引领作用
韶关支教团积极创新,设立了支教名师工作坊,侧重发挥优秀支教教师的能力和资源,进行面上的引领和辐射,开创了支教工作新局面。
2021年10月,莞韶指挥部和韶关市教育局率先在南雄试点成立了周琼平、贺斌源、谢国荣、罗锦平等四个莞韶支教名师工作坊,接着在乐昌、乳源等地又相继成立了八个支教名师工作坊。
截至目前,共设立了26个支教名师工作坊活跃在韶关支教工作中。莞韶支教名师工作坊在教师培训、课堂教学、德育管理、评课议课、作业设计、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比赛、课题研究和辅导学生参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共开展线上、线下讲座256场次,示范课173节,受益师生1.5万多人次。指导当地教师获奖77人次,辅导学生获各学科类比赛奖项170人次,其中市级15人次,省级4人次,国家级3人次。
周琼平作为首批莞韶支教名师工作坊主持人,为韶关开设各类教育教学专题讲座174场,示范课85节,受益师生家长超过2万人次。组织大型莞韶教育交流活动10次,受益教师超过3000人次。周琼平被韶关市教育局任命为韶关市教科院副院长,南雄市教师发展中心给他的感谢信称赞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南雄的教育生态”。《羊城晚报》《韶关日报》《东莞日报》、莞韶指挥部官微“精彩莞韶”进行专题报道。
大朗镇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三星小学副校长李菊也是首批莞韶支教名师工作坊主持人,她扎根乐昌教育,甘为人梯,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在她的指导下,工作坊学员参加各类比赛获省、市级奖项达48人次。李菊老师先后为当地开展了不少于50场专题讲座和教改示范引领课,参与了不少于100节的听课指导,惠及教师3000人次以上。乐昌市教育局曾培伟局长曾用 “李菊精神”勉励全市教师:“要努力成为李菊老师那样的人,以她为榜样,学习她的精神和情怀”。李菊也多次被乐昌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支教教师”。
推进学校结对帮扶和集团化办学,带动帮扶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1年9月,在支教教师周琼平建议下,南雄教师发展中心牵头组织13所中小学启动集体备课试点工作。经过两年的推广,在南雄市教育局强力领导和支教团密切配合下,南雄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2023年9月,受韶关市教育局委托,韶关支教团牵头制定《韶关市中小学优化集体备课制度实施方案》,并牵头在全市推行优化集体备课工作,覆盖全市中小学。韶关市教育局对集体备课工作的快速推进和对青年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表示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我市遴选76所办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中小学、幼儿园参与结对共建,76对结对学校均建立了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各帮扶结对学校高效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安排教师互访,成立学科互动项目组,加强教学教研交流活动,以公开课、示范课、理论学习交流为载体,通过共同研制精品教案、优质课件、微课优课等方式,加强学习交流,构建优质资源库,提高受帮扶学校教师教学能力。东莞市各镇街派出千余人次到受援学校进行教学交流、教研活动等。帮扶期间协助受援学校完善学校管理制度100多项,累计与结对学校开展交流382次,学生沟通交流3986次,举办教师公开课、示范课988次,支援社会资金、物资等折算人民币591.1万元。
我市推动东莞市东城第一小学、南城阳光第一小学、南城阳光实验中学、长安镇中心小学、塘厦镇中心小学、常平中学初中部、寮步中学等16所学校与韶关19所学校共同组建16个跨市教育集团,比省规定任务多出6个。逐步建立和完善跨市集团化办学工作机制,指导镇街将结对帮扶县的集团成员学校建设为当地的种子学校、中心学校、示范学校。指导教育集团龙头学校发挥好帮扶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推进职业教育合作,高效推进资源共享
2021年以来,我市组织东莞10所公办中职学校与韶关13所中职学校结对帮扶,加入我市6个职业教育集团,帮扶双方学校积极加强沟通,就师资交流、管理互学、资源共享多方面进行合作交流,帮助韶关市中职学校提升教学和管理水平,打造学校专业品牌,走特色发展之路。韶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韶关市曲江职业技术学校、乐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始兴县中等职业学校等4所学校入围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创建名单。积极吸纳韶关市中职学校优秀班主任加入东莞市轻工业学校广东省陈怀珍名班主任工作室平台,共建共享班主任成长规划、班主任队伍建设、文明班级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管理等资源。
此外,韶关支教团开拓教研思路,活用巧用信息化手段,推送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探索不受时间、空间影响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师学习、教研环境。市教育局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积极开展与韶关的教研指导帮扶工作。东莞开展“走进韶关帮扶活动”,组织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学前等5个学段、20多个学科教研员参与线上线下送教送培、教研科研成果分享、中高考备考经验交流等教研帮扶活动112场次,参与活动的教师累计超过5万人次。为韶关教师开通东莞市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账号共3684个,累计推送10万多节优课微课,110多万道习题,30多万个教案、课件等配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