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高埗龙舟展览馆开幕,高埗各村龙舟齐聚一堂。来自各村那一个个带着沧桑岁月印记的龙头,相似之中带着微妙差异,色彩丰富、斑驳威武,让人叹为观止。

2021年5月,“东江潮涌·共享非遗”2021东莞龙舟老龙头特展上,13个镇街最具历史和传统特色的老龙头齐聚一堂,它们造型迥异、各具意韵,又充满神秘感和艺术感,蕴藏着许多传说和故事,以及人们对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社会的向往,对奋勇拼搏、迎难而上精神的崇拜,也展示了东莞底蕴深厚的龙舟文化和丰富多姿的风土民情。
今年5月18日,万江的老龙头再次被请出庙宇,展示在观众面前:造型各异,各具神韵,或威严,或慈善,如同神话中的村民的守护神降临人间,让人在瞻仰之中心生敬意……

近年来,东莞龙舟龙头逐步走上现代展览展厅,或零散或集中,或单元或主题性地呈现在市民面前,讲述东莞龙舟文化和龙头的文化魅力,以更微观和独特的视角,打开人们的认知世界。同时,如东莞市文化馆编绘的万江龙舟龙头研究绘本,《东莞日报》的整版专题报道《东莞龙舟之龙头:东江潮涌飞水马 龙头济济各乾坤》,东莞民俗学者叶荣华发表在民俗核心学术期刊的论文《浅析东莞万江赛龙舟龙头文化内涵》等,都是将视角对准了龙舟的部件“龙头”上,阐释东莞龙舟龙头的制作、造型、美学、历史、文化、民俗和故事等方面。

东莞地处珠江三角洲,河流纵横,水面阔广,赛龙夺锦,自宋以来,沿袭至今。清初广东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八)记载:“广中龙船,惟东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乡乡有之。”近年来,随着东莞对龙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龙舟民俗文化及其活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极大丰富了人们群众的参与度和需求。东莞是著名的“龙舟之乡”,有着全国最长的龙舟月活动。活动的辐射范围、规模大小,内容的丰富性、融合性,形式的创新性、时尚性上更是可圈可点。反映了东莞在优秀传统文化,本土文化、龙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活化和利用,宣传和展示上也常见新意,更加精细化、系统化。
其中,近年来东莞对龙舟龙头文化的挖掘发别人之所未发,见别人之所未见,深入研究鲜少人知或熟视无睹的领域,并进行跨界转化。这是东莞对龙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例证之一,也是东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深走实的重要体现之一,富有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