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被认为将掀起人工智能领域的下一个浪潮。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与广东院士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即将于5月25日至26日在松山湖科学城举行,聚焦“大模型具身智能”。
院士专家共探科技前沿
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聚焦“大模型具身智能”领域,采用1场全体大会,以及多模态大模型、机器人具身智能、AIoT与工业具身智能、具身智能医疗、伦理与治理等专题学术讨论会的形式展开。
本次会议将汇聚包括近40名院士专家在内的数百名科技工作者,围绕跨区域、跨学科协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面向基础研究前沿,面向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需求,聚焦大模型时代下具身智能的现状、挑战与未来走向展开研讨,以期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会议期间,与会院士专家将通过深入交流、研讨,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发展建议,形成《2024松山湖科学共识》,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每年松山湖科学会议将聚焦一个重大科学问题,由该领域的权威专家定题定人发起交流讨论,努力做到有灵魂、有内核、有追求、有成果——为科学服务,为科学家服务。”广东院士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近年来,东莞高度重视发展人工智能产业。2023年底,东莞发布《东莞市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发展壮大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新高地。
截至2023年底,东莞共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500家,人工智能产业及相关领域营业收入1200多亿元。从细分领域来看,东莞智能消费和设备制造领域营业收入852亿元,软件开发领域347亿元,系统服务领域44亿元,主要以终端产品应用为主。
松山湖科学城近年来举办了多场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和产业活动,如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粤港澳院士峰会、松山湖科学会议、松山湖数学论坛等,科学氛围愈加浓郁。
不久前,以“智慧机器人”为主题的第十四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在松山湖举行,现场发布了10款代表中国先进IC设计水平的新品。一个个创新IC产品为传统机器人植入灵活的四肢、明亮的双眸、智慧的大脑,智慧机器人已缓缓走入人类世界。
目前, 松山湖主要在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自动驾驶、智慧医疗、云计算和智能电子产品等领域形成一定规模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并拥有一批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研究院、实验室以及本地高校。其中,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定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也于4月宣布正式启用。
在此背景下,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的举办将聚焦全球发展战略议题,进一步打造高端展示窗口,全面展现大湾区科技创新重大成效,提供一个集科学交流研讨、成果展示、共识建立和创新合作于一体的高水平学术平台,助力东莞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