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百千万工程”!东莞发布“莞邑名贤传承计划”
东莞+ 2024-05-16 14:49:32

5月16日上午,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东莞主会场活动——“莞邑名贤传承计划”发布暨“院士村”桥头邓屋“百千万工程”启动仪式在被誉为“院士村”的桥头镇邓屋村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出席活动。

原创非遗凉帽舞蹈《青绿水韵》、情景剧《追光的人》,让观众领略原汁原味的桥头人文风情、激光专家邓锡铭院士的人格魅力。

围绕莞城“容邓家族”和莞籍“坪石先生”,现场发布了3条“邀山·约水·阅人”——莞邑名贤文物主题游径,并为桥头、莞城、虎门、东莞可园颁发了游径共建单位牌匾。

本次活动还启动了“一方山水一方人——莞邑名贤文化展”首站巡展,展览将在桥头镇邓屋村及5所小学展出。

现场举办了首期莞邑名贤主题文化沙龙,由邓氏后人代表邓勇讲述“耕读传家 一门五杰”——“院士村”邓氏家族的故事。邓勇是邓盛仪之孙、邓锡清之子,瑞典哥德堡大学金融专业博士。

本次活动由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导,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文物局)、市教育局、桥头镇人民政府主办,东莞展览馆、桥头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桥头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桥头镇文化服务中心、桥头镇邓屋村村民委员会承办。

除主会场仪式外,全市相关镇街(园区)、各博物馆还将围绕“国际博物馆日”推出三大类共80项展览和活动,其中展览类28项、活动类27项、线上展览类25项。

相关链接

发布“莞邑名贤传承计划”

——透过一群人解读一座城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重点强调博物馆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和研究方面的关键作用,凸显博物馆事业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积极作用。“百千万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东莞着力把博物馆事业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在“5·18国际博物馆日”选取桥头邓屋“院士村”作为东莞主会场,发布“莞邑名贤传承计划”,启动“院士村”桥头邓屋“百千万工程”,别有深意。

这既是文化强市建设如火如荼背景下,东莞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举措,又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背景下,以地方名贤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自此,东莞正式吹响“莞邑名贤传承计划”的号角。

“莞邑名贤传承计划”包含了“四大基本原则”和“五项主要做法”。

四大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重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2.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阐释历史文化;

3.加强跨界融合,探索“莞邑名贤+”的模式,打造各类传承传播阵地;

4.坚持统筹协调,加强市镇联合、部门联动协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合力。

五项主要做法

1.系统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把文物系统性保护与“百千万工程”紧密结合,整体保护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强化莞邑名贤相关文物资源与非遗、自然遗产的协同保护。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坚决落实“应保尽保”要求,加大莞邑名贤相关文物线索的普查力度,系统挖掘莞邑名贤历史文化资源。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着力推进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旧址保护利用项目,举办“虎门销烟”185周年系列活动,擦亮“虎门销烟”和“林则徐”双IP;充分活化利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等革命文物,传播革命事迹,弘扬革命精神。

2.优化莞邑名贤文化设施布局。结合“博物馆之城”高质量发展,按“中心引领、镇街协同、多点开花”的布局,在市中心高质量建设市博物馆新馆,作为文化强市标志性文化设施;打造东莞名人文化中心,作为莞邑名贤传承的集中展示地、精神弘扬地。在镇村活化利用乡村文物特别是祠堂古建筑,谋划建设乡村博物馆、村史馆等展馆。

3.加强挖掘研究整理阐释。系统梳理历史文化资源,以“事件”和“家族”为线索分类整理,深挖底蕴内涵、价值理念,构建莞邑名贤精神谱系。加强高品质文化供给,打造高质量的莞邑名贤精品展览,以多元创新的展陈手段,让观众在与名贤“对话”中探寻城市“人文密码”,获取艺术美感和精神启示;加强文艺创作,从莞邑名贤的事迹和精神价值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4.着力推进“莞邑名贤+”融合发展。“莞邑名贤+学生教育”方面,推动展览活动进校园、进线上课堂,加强学生对莞邑名贤文化的教育;深挖名门世家耕读传家、传承家学的文化传统,启发当代家庭教育理念;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莞邑名贤教育培训,推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讲授莞邑名贤故事。在“莞邑名贤+党员教育”方面,探索推进莞邑名贤传承融入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参观莞邑名贤展览活动,把莞邑名贤中透出的忠孝仁义、爱国情怀、奉公廉洁、人生奋斗、治家之理等丰厚内涵作为党员教育的素材,形成党员干部的支撑性传承阵地。在“莞邑名贤+文旅”方面,推出“邀山·约水·阅人”——莞邑名贤文物主题游径,将名贤主题文物和文化遗产与东莞的山、水、人文资源串珠成链,以名贤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5.着重宣传策划和立体传播。每年精选不同的莞邑名贤主题,针对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以及名人诞辰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高品质的名贤主题展览活动;统筹宣传、网信、文化等各方力量,通过主流媒体矩阵+新媒体立体传播,引导裂变式宣传,打造高能量传播场域;实施分众传播,根据不同莞邑名贤的特点,结合目标人员的思维和阅读方式,采用差异化传播方式,提高传播的到达率和精准度;善用“大咖”引流,以名家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传播力,带动传播莞邑名贤的故事;注重以古今对话、现代表达阐释莞邑名贤,用潮流玩法吸引青年受众,增强参与感、体验感和认同感,着力打造现象级、爆款类、聚口碑、定印象的莞邑名贤传播精品。

延伸阅读

2024年“莞邑名贤传承计划”工作重点

1.推广传播“莞邑名贤文化展”。东莞展览馆现场展览将延期至8月18日;同时以桥头为始启动全市巡展,并着力推动展览走出东莞,以莞邑名贤展示东莞城市形象。

2.文旅助力莞邑名贤传承。推出首批3条“邀山·约水·阅人”——莞邑名贤文物主题游径,将加强动员各镇街,组织干部群众、学生参观莞邑名贤主题游径,亲身游历聆听莞邑名贤故事。

3条莞邑名贤文物主题游径分别为:“容邓家族”莞邑名贤文物主题游径:邓蓉镜、邓尔雅故居——象塔街——同德街——“东莞记忆”——东莞可园——容庚、容肇祖故居;莞籍“坪石先生”莞邑名贤文物主题游径(桥头段):桥头镇邓屋邓氏宗祠——“坪石先生”邓植仪、邓盛仪陈列馆——邓屋村村史馆——荷花文旅产业园;莞籍“坪石先生”莞邑名贤文物主题游径(虎门段):虎门镇白沙村逆水流龟村堡——“坪石先生”郑师许陈列馆——虎门医院旧址——朱执信纪念碑——太平手袋厂陈列馆——蒋光鼐故居。

3.精选深挖传播名门世家和名贤群体的事迹和精神。在市直媒体开设莞邑家族专栏,搭建传播平台。在5月着重深挖传播“院士村”桥头邓屋邓氏家族的事迹和精神;在9月结合容庚先生诞辰130周年推出“莞城‘容邓家族’专题展”,深度挖掘、系统梳理莞城“容邓家族”的家风家学传承脉络和精神,彰显东莞深厚的人文内涵;在年末着重推动“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坪石先生’专题展”走进中山大学,借力高校平台及资源传播东莞人文精神。

4.加大莞邑名贤文物保护力度。今年将推进虎门郑氏大宗祠等36项文物修缮启动或实施工作。借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加强文物价值研究阐释,凸显文物背后的莞邑名贤事迹和精神,与时代意义与当代价值相连接,更好地传承莞邑名贤文化内涵。

文字:赵水平 图片:程永强 视频:黄锦鑫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