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和行业大咖齐聚东莞,探讨智能机器人“未来”
东莞+ 2024-05-16 00:10:27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中,智能制造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5月15日,2024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大会暨第五届中国(华南)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展览会在东莞举办。其间,以探究“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论坛召开,汇聚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领军企业代表及各界精英,共同探讨智能机器人领域创新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关键问题,共享最新技术进展和成果。

市场快速增长

智能机器人产业朝纵深发展

“自2010年开始,全球机器人产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2010-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5%,2022年,全球机器人销量再创新高,达到55.3万台,同比增长5.1%。”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和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孙立宁分别就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发表了主旨演讲,谭建荣表示,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已成为智能机器人的核心指标,企业应顺应“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入融合为主线,强化基础能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孙立宁强调,人形机器人是未来创新产业的重点方向,企业应加强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带来新一轮发展热潮,人工智能与产业呈现深度融合态势。产品持续迭代升级,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逐步覆盖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娱乐、商业服务、农业、建筑、矿山、电力、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等诸多领域。此前发布的《广东省培育未来智能装备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明确将智能装备作为未来产业和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积极研究人形机器人、空天装备、深海装备、深地装备等前沿领域。

“机器人向高性能、智能化方向发展,与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3D、新材料等技术融合,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孙立宁说。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机器人与仿生标准技术部部长、高级工程师秦修功开展《“机器人+”标准化及应用》主题分享,围绕“机器人+”标准化背景、“机器人+”应用场景等话题进行“思维碰撞”,解读最新产业发展趋势,探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产业加快布局

拓展万亿新赛道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科技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将极大地增强机器人智能化、柔性化和精准控制能力,推动机器人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作为万亿级的新赛道,机器人产业早已成为城市产业竞争的重头戏。

作为制造业名城,东莞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巨大的制造业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东莞市投资促进局四级调研员李日强指出,东莞地处珠三角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主轴,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的重要交汇处。

“东莞将秉承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李日强说。

近年来,东莞市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将新型工业化作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谋划部署,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能级等方式,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全面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此次论坛的举行,不仅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借鉴的平台,也为东莞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写下了有力注脚。

文字:记者 周子怡 图片:记者 赵浛锐 郑家雄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