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潮说 | 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让博物馆成为城市地标文化客厅和市民的乐园
东莞+ 2024-05-12 20:43:06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和再造着新型的城市文化,强化了市民的文化认同,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在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东莞博物馆之夜再次火“出圈”,顶流文博IP马王堆汉墓文物在东莞带给观众一场汉风大赏;与此同时,东莞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也各显神通,带动东莞“文博游”持续升温。此外,“五一”以来,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全面动工,不少市民表示期待新馆落成,东莞文博事业再上新阶。

博物馆“出圈”有何秘诀?如何玩转东莞博物馆联盟?新馆落成后有哪些规划?本报记者邀请了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就这几方面展开谈谈。

东莞日报:近年来,顶流文博IP相继落地东莞市博物馆,莞博人气持续走高,对外释放东莞文化新形象,请分享一下您对激活东莞“文博游”活力,助力东莞文旅发展的想法。

李历松:博物馆行业偏事业化、专业化,参与到文旅融合发展要把事业和产业属性打通。近年来,东莞市博物馆在助力文旅融合发展方面也做了不少尝试和努力。

比如从全国、从华夏文明的IP里寻找最有吸引力、号召力的,且符合文旅市场价值定位的IP落地东莞。包括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瓷器展、法门寺地宫文物展,还有三星堆、齐白石、圆明园兽首,以及今年五一推出的马王堆汉墓文物特展等文博IP,都吸引了很多市民来到莞博,先把流量引进来,让人逐步关注、了解、爱上博物馆很重要。

此外,博物馆和文旅发展有着天然紧密的关系。博物馆的内容端特别优质独家,要注重在展呈方式、传播手段等方面创新,讲好故事,在多个层面吸引观众。东莞博物馆如今实现了“一票难求”的转变,吸引东莞不同年龄段尤其是年轻的观众来打卡,也吸引了许多粤港澳大湾区的观众组团前来看展。这离不开我们在这两方面的创新,如举办博物馆之夜、零点博物馆、名家导赏、名家讲座等许多可以体现现场感、数字化的线下互动教育活动,以及配套的高质量出版物等。同时。我们也注重保持与主流媒体、自媒体的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创新传播方式,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热点支撑。这也是我们在博物馆融入整个城市发展,融入文旅大格局的一个努力和尝试。

好的IP来到东莞,可以带旺东莞文旅人气。而东莞也是一个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史前考古文化也非常深厚,如村头遗址、蚝岗遗址等。接下来,我们也会持续尝试打造东莞本土文博IP。今年元旦,我们尝试以馆藏文物为基础打造的“大观——18-20世纪中国外销精品特展”收获不错反响。展览在开展初期即荣登“中博热搜榜”(vol.52)2024年1月“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全国第9位。这个展览近日在洛阳巡展,也获得了很多关注。下半年,我们计划继续打造本土文博IP,深度发掘馆藏文物资源,做东莞百年文物展,讲述莞邑历史文化故事,打造东莞文博的流量IP担当。

东莞日报:东莞市博物馆作为“东莞博物馆联盟”的龙头,联盟去年成立以来如何发挥引领作用?目前有哪些成效?接下来有哪些计划?

李历松:东莞博物馆联盟是在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背景下成立的,成立一年多以来,成员单位从初创的21家增加到目前30家。我们根据上级相关部署,在做好联盟内部建设、品牌传播方面重点发力,包括邀请行业专家授课,不定期组织开展博物馆联盟业务交流与培训;开发“联盟护照”等联盟文创,并围绕文创发起联盟成员单位打卡活动。目前,已初步提升了东莞博物馆联盟的品牌影响。

今年,计划集中发力深化打造博物馆联盟的品牌属性,结合重点展览和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点,联动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广泛宣传。同时,计划将各个成员单位联合起来,邀请专业技术人才,策划落地各博物馆联合的线上展厅工程,让更多人在线就能“云逛”东莞博物馆联盟。此外,还将推出更多联盟互动活动,如“镇馆之宝”活动,组织部分博物馆拿出自己的镇馆之宝通过线上展示进行互动评选,让更多观众发现东莞有博物馆可逛、有文物可看。去年,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联盟也正式成立,各个城市共同努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也将充分发挥东莞博物馆联盟的优势,打造更深更远的品牌影响,与更多城市的博物馆开展交流,实现湾区“出圈”。

东莞日报:目前,东莞市博物馆新馆正在建设中,预计2026年底投入使用,从您的角度来看,对新馆未来的发展有哪些规划和展望?

李历松:作为东莞市文化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公共文化项目、建设文化强市十大文体设施之一,东莞市博物馆新馆由莞籍知名建筑专家何镜堂院士团队量身打造,由保利发展控股代建、中建五局华南公司承建,力求建成地域特色鲜明,运行机制灵活的高标准、高品质的历史与艺术类综合性城市博物馆、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中心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

一方面,东莞市博物馆新馆未来将会有更高端的展陈,重点包括关于东莞历史文化的大型展览。立足于中华文明、岭南文化的基础上,把多年来对东莞的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完整地呈现出来,以全新,有深度、广度、温度的方式展现东莞文化人、考古人的研究成果,以丰富的文物和叙事手段,展现城市千百年来的文明变迁史。

另一方面,我们还将在此链接世界,策划维度更广、视野更宽的展陈。不仅引进更多展示中华文明的大型历史展览,还将联动海外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甚至包括古代美洲文明、玛雅文明等相关展览。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地与各界沟通,计划新馆投入使用后陆续推出系列展览。让观众在这里,看见世界。

其次,在场馆功能布局上,我们将通过精准定位,覆盖不同人群的需求。如开设数字艺术展馆、儿童专属探索体验馆等,设计开放展厅公共区域,开设博物馆音乐会、艺术品鉴、专家讲座、亲子互动等活动,打造“博物馆之夜”品牌。还将引进咖啡馆、餐厅、文创店等,携手东莞的潮玩企业创新开创文创体验、文创设计、文创互动、文创拼装大赛,打造适合市民享受文化休闲体验的综合展示区域。

此外,还会不定期开放博物馆的库房,让观众有机会参观修复文物、近距离学习文物修复知识;利用数字化手段开设线上博物馆,打造全方位开放式博物馆,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参与到博物馆的展览策划、教育宣传活动、文物保护、课题研究,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市民文化休闲、享受、学习的平台,成为城市地标文化客厅和市民的乐园。

文字:谢冰莹 视频:郭升涛 胡煜威 编辑:郭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