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落地 专家热议:让东莞制造业“焕”出新动能
东莞+ 2024-05-12 18:17:18

4月中旬,商务部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公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给予补贴。随后,广东发布《广东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实施方案》,鼓励汽车和家电企业通过促销活动、换新补贴等形式让利消费者。

近日,东莞市制定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1+3+8”系列政策文件,其中“1”是《东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以旧换新实施方案》)“3”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标准提升等3个行动方案,“8”是工业、能源、建筑和市政、文旅、教育、卫健、交通、农业等8个领域的具体工作方案。

文件中明确指出,东莞力争到2027年,工业、能源、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规范回收拆解量较2023年增加一倍,二手车经销业务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推动回收循环利用发展。

本期三人行栏目特邀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吕随启、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吕随启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

政策层级全面提升

绿色链路多向打通

记者:眼下,“换新”正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热词,东莞市本轮发布的《以旧换新实施方案》释放了哪些信号?本轮“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跟以往有何不同?

吕随启:本轮推动的设备更新和消费品换新中具有更高的政策层级和更强的政策支持力度。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本轮以旧换新的市场导向被进一步强化。政府的角色在于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此外,本轮以旧换新行动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全过程废弃物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打通供需“内循环”,推动“贸工消”一体化发展,进一步释放投资消费潜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耐用消费品全面普及,“有没有”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推动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前期以旧换新等政策是在耐用消费品快速增长和普及背景下,更多强调激发增量消费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 随着发展阶段变化,消费品存量更新换代需求不断提升,我国消费市场总体上正在由“增量时代”进入“增量和存量并重时代”。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利于推动消费市场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加快转变,形成以消费为主导力量的国内大循环。

白明:今年以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成为关键词,它们被赋予促进投资和消费的重要使命,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目前,东莞已经迅速行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政策落实,出台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1+3+8”系列政策文件。对于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更是一次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通过这一政策的实施,企业将有机会利用政府的财政支持,加快技术革新步伐,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从而在市场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和更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系列措施预计将共同推动社会经济向更高质量、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胡敏:“换新”成为当下经济的新热词的背后折射出东莞市政府对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坚定决心,《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出台释放了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绿色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信号。

相对比以往,此轮“以旧换新”活动涵盖领域更广、补贴力度更强,更注重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利益,比如,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可以和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购车金融信贷支持、企业配套优惠等叠加享受,形成组合包,努力让市民享受更多优惠。

同样,本轮《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一方面畅通更新消费链条,推动更多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另一方面提升了行业标准,重点执行51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推动100项以上企业标准上榜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

激发企业主体积极性

设备更新增添产业动能

记者:随着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工业领域对先进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设备更新是工业领域提质增效、塑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对于以制造业立足的东莞,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关键点和难点又在哪里?

吕随启: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主体是企业,缺意愿、缺资金、缺政策等成为制约企业开展设备更新的主要原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东莞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企业设备投资和工业领域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据东莞市工信局统计,东莞市技改资金安排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1。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东莞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达到了179.8亿元,同比增长了31.3%,这一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9.3个百分点,显示出东莞在推动工业现代化和技术进步方面的显著成效。

白明:在公众的普遍认知中,设备常常被贴上“庞然大物”“重资本”以及“巨额投资”等标签。从现实角度看待,面对东莞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更新换代老旧设备变得尤为关键。众多工业企业仍在使用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的过时设备,这些设备不仅影响生产效率,更成为了产业升级的瓶颈。东莞在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行业发展迅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行业设备也将逐步到达使用寿命的终点,面临大规模的淘汰和更新问题。这一大规模设备更新换代的过程,不仅能够提升产能及效率,也是推动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胡敏:实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关键点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资金投入上,尤其是在当前许多民营企业还处在复苏发展的重要阶段。

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各类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依靠市场提供多样化供给和服务。尊重企业意愿和规划,避免行政上的“一刀切”行为,在这个方面,没有行政手段上的“破”和“立”,只有符合大政方针要求下的市场优胜劣汰。

设备更新建立在标准引领的基础上,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设备技术标准存在差异,如何实现技术标准的统一和互认,是设备更新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方案中明确指出要重点执行51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推动100项以上企业标准上榜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通过配套政策协同发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扎实推动标准提升行动落地见效。

紧抓要素

明确保障扩大内需促经济

记者: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需要产供销、上下游、政企民、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综合施策,东莞又将如何发力推进该项工作,进一步撬动新的消费市场?

吕随启: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工业领域的设备更新不仅是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更是塑造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策略。

首先,技术改造投资意愿的激发是关键点之一。企业可能因为改造升级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而缺乏积极性,同时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解决这一点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激励,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再贷款政策工具等,还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和信贷支持,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升其设备更新的热情和意愿,引导资金流向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领域。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所有支持措施对国有和民营企业要一视同仁,避免“马太效应”。

其次,政策和标准体系的完善是另一个关键点。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体系的不健全可能导致市场无序竞争,影响设备更新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加快完善相关标准,强化产品技术标准提升,对推动设备更新至关重要。此外,技术的更新换代需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企业在更新设备时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确保更新后的设备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资金保障、标准完善和技术对接,共同克服难点,把握关键点,以实现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白明:政府可通过政策文件的出台将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项目纳入财政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并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税收优惠范畴,可以有效减轻企业财务负担,提高企业对新技术投资的接受度和积极性。

同时,加强要素保障,确保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在土地、能源等方面的供应,并对不新增土地的技术改造项目简化审批流程,这些措施有助于加快技改项目的实施进度,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强化创新支撑,聚焦产业基础和重大技术装备的科技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这对于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财税优惠、金融支持、要素保障和创新驱动的多管齐下,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在设备更新中面临的难题,加快工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胡敏: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势必会带来废旧设备、消费品如何处理的问题,前后一环扣一环,需要政府部门贯穿全链条的布局。

如汽车“置换更新”和“报废更新”补贴、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等,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还相当于开启了“第二矿山”,撬动上中下游各类主体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从而扩大消费规模。借此东风,政企双方可联手打造“换新+回收”“互联网+循环利用”等新模式,推动以旧换新循环经济发展。

文字:官小群 周子怡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