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触手可及”!学生体验制作桥头凉帽
悦读桥头 2024-04-17 09:15:37

织竹笪、上光油、

画圆圈、定帽边、

缝布帘、系帽绳……

一道道复杂的凉帽编织工序

被搬进了户外课堂。

图片

4月15日,桥头镇第四小学组织学生开展非遗手工艺品制作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

图片

 

活动邀请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邓佰稳为学生讲授凉帽制作工艺,让他们了解桥头凉帽的历史和制作工艺。学生们还阅读了《桥头凉帽》绘本,从图文并茂的故事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随后,桥头第四小学的30多名师生带着非遗绘本——《桥头凉帽》,前往稳记竹篾店参观和学习桥头凉帽制作,深入了解绘本上介绍的桥头凉帽知识。

 

图片

 

稳记竹篾店的店主是邓佰稳,人称“稳叔”,是桥头镇唯一做竹编工艺的本地人,也是桥头凉帽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13岁跟随父亲邓万隐学习竹编手工技艺,并一直坚持把桥头的竹编文化传承至今。

 

图片

图片

 

据稳叔介绍,凉帽是由帽穗、帽帘、帽布组成,其制作过程颇有讲究,除了需要严格选取竹、蔑等材料外,还要经过十二道工序才能做出一顶凉帽。这一过程不仅需要一双巧手,还需要有专注的匠心。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对凉帽制作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捧起一顶顶工艺精湛的桥头凉帽放到头上试戴,当起了小小非遗代言人。

 

图片

 

接着,学生们还来到了稳叔的手工作坊,观看了师傅现场演示凉帽的整个制作过程,亲身体验了解了何为工匠精神与非遗传承的重要性。

图片

图片

 

学习凉帽制作后,稳叔还带着学生们来到“坪石先生”邓植仪、邓盛仪陈列馆,讲述着自己从13岁开始制作凉帽的心路历程,并介绍了凉帽的历史文化、凉帽的作用以及凉帽的技艺。学生们紧跟稳叔的步骤,体验制作凉帽每一道工序的乐趣,用心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后,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凉帽回到学校展示。

 

本次“非遗进校园”实践课统文化“触手可及”,让学生们零距离体悟人匠心,更深入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桥头凉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增强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好地传承与保护非遗,让非遗“活”起来,让非遗传承“火”起来。

 

 

图文:赖燕芳 邵锦烺  

编辑:香雅怡

编审:邓佩珊

出品:桥头镇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