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生活·东莞造⑭|农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院士专家有话说
东莞+ 2024-04-12 22:46:32

农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农食产业怎样高质量发展?预制菜出彩出圈的方向在哪?4月12日,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和第二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4“食博会·预博会”)在东莞开幕。聚焦“新质生产力”,主办方还举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引领农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端对话,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帮助企业拓市场、抢订单,推动农食产业提质升级和贸易高质量发展。

构建溯源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小小一盘预制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国人餐桌,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5165亿元,未来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杨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杨深耕农业基础研究,过去20多年踏遍了中部传统农区,每年都要在这里进行多次调研。他告诉记者:“农产品上市时间往往比较集中,贮藏期较短且加工转化率低,导致一段时间内供大于求,不仅卖不上价,还容易堆积损耗。”因此,要提升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并及时把初级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既能减少损耗,还能让老百姓增收。

前段时间,国家六部门发文,首次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规定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

单杨认为,国内预制菜的防伪溯源还处于起步阶段,各个地区和企业也是做法不一样,但是如何确保预制菜“舌尖上的安全”,我们需要建立预制菜溯源体系,从技术、标准、法律法规三个方面入手。“预制菜数字化监管平台急需建立和完善,我觉得在技术方面建立统一的溯源平台体系,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区块链技术,进一步提高溯源的效率和可信度,保证全供应链溯源体系的畅通。”单杨如是说。

单杨还表示,尽管预制菜站在发展风口,但不建议相关企业盲目扩张和投资,“企业要找准市场定位,尤其是要主动开发出一些高端的、精品的预制菜产品,促进整个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则表示,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十万亿元,要利用强大的工业体系和技术体系,充分挖掘农业资源的价值,深度研究植物和农产品中健康的有益成分,瞄准大健康产业,做好农业深加工,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借力先进装备让世界爱上中国味道

预制菜出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利用新资源、新平台、新技术,抱团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与会者共识。

“将预制菜产业和预制菜装备联合起来,以新型工业化赋能农业,将中国的美味佳肴送向世界,这就是我们的终极梦想。”在高端对话期间,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理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通过视频发言,阐述了自己对于预制菜装备产业前景及意义的理解。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当代人越来越追求轻松舒适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不愿意将过多时间花费在做饭上,这给了预制菜产业巨大的市场空间。”但董明珠也认为,“当前预制菜产业仍面临不小的挑战,由于技术发展尚且不足,市面上很多预制菜口感风味难以还原、品质不够新鲜健康,导致人们对这一新兴产业的争议不断。”

董明珠认为,应当发挥企业自身在工业技术上的优势基础,以科技赋能。预制菜要借力装备走健康新鲜的发展之路。目前,在食品保鲜方面,格力电器已经“小试牛刀”。格力自主研发的荔枝专用保鲜移动装备机组,能够将荔枝储存时间延长至20天-25天。

“这正是制造业当家的价值所在。”董明珠认为,通过智能装备赋能,能够在给消费者带来更新鲜健康食物的同时,也降低水果蔬菜的坏果率,减少浪费,提升农产品创造的价值,保障农民收入,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富裕。

董明珠表示,健康安全、科学化的装备不仅可以服务中国,还可以为海外消费者服务,“未来,我们希望推动预制菜装备和预制菜产业进一步联合,将中国的美味佳肴送往世界,让世界爱上中国味道。”

文字:记者 周桂清 图片:陈栋 李梦颖 张伊琳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