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组!东坑今年“百千万工程”的中心工作定了
东莞+ 2024-03-27 20:30:16

在新门楼科技产业园内,迈思普二期项目正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在井美村,东富厂二期“三旧”改造项目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当前,东坑正在大力推进“强村组”工作。记者3月27日获悉,东坑已把“强村组”确定为今年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中心工作,通过强经济、强环境、强治理、强服务,进一步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去年以来,东坑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开好局、起好步,形成“镇级统筹推动、村级支持配合、群众拥护支持”的共建格局,取得优异成绩。东坑成为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该镇的“丁彭黄”片区成为省、市“典型村”,今年开年以来,东坑已成为省市调研和兄弟镇街交流学习的一个示范点。今年是东坑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那么,今年东坑“百千万工程”将如何进一步实施、进一步提升?

东坑镇党委书记谭全河表示,今年将以只增不减的“头号力度”,推动“头号工程”再加力、再提速,把东坑家园的“身家”打造更厚、“样貌”打造更靓、“内涵”打造更实,让群众看得到、摸得着、感受得到。谭全河指出,今年东坑全镇“百千万工程”就重点围绕“强村组”去落实,“强村组”不单要经济强,还要做到环境强、治理强、服务强。

据介绍,东坑今年将围绕“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的要求,深入推进“1139”典型引领体系,进一步激活村组“主阵地”潜能,建强村组集体经济,加强村域人居环境提升,强化农村基层治理和服务效能,加快形成镇村联动、同治同美的新格局,努力在全市“百千万工程”工作大局中走在前列。

经济方面,东坑将持续开展“创先”“进位”“消薄”三大梯度行动,再选树3-5个镇级典型村融入“1139”体系,大力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力争实现全镇村组两级总资产、经营性总收入稳步提升。提升集体物业品质,持续做强“物业经济”,聚焦加大闲散用地利用力度,落实初坑工业大厦、迈思普二期等集体物业竣工,实现村集体每年增收。聚焦盘活村集体物业“沉睡资产”,综合运用“工改工”、拆旧提容、回收回购等方式推进物业资产升级,推动井美、彭屋、角社等村推进东富厂、银都市场、商通增资等旧改项目。更大力度深化镇村联动,加快推进“丁彭黄”片区青年创业街项目,共同搭建“镇、村、企、民”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环境方面,将一体化升级改造超5公里的中心内河及两岸景观、慢行步道,贯穿全镇南北,形成跨村治理合力。要“拆治兴”并举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大中小圈”工程,率先启动“丁彭黄”片区首批城中村改造示范项目,突出属地村主体地位,建立以政府指导、镇属企业辅助的联动发展新模式,推动片区在改储结合、滚动开发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聚焦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加快推进沙墩头荔枝公园等24个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以点带面整治36个荔枝园,提档升级亭岗岭等近百个乡村节点,重塑美丽乡村肌理。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完善垃圾分类全链条收运处理系统,推动80%以上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助力打造垃圾分类“莞香花”特色品牌。

治理方面,将本外人口融合作为“百千万工程”基层治理的重点,以村组“微治理”构建乡村善治“大格局”,用心用情用力造福24万人口。拓宽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和方式,激发“五社联动”力量,创新组织群众参与东坑义警、智慧网格,激发多元共治乡村新活力。深化运用星级出租屋、多员合一、红格善治等东坑治理经验,纵深推进“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社会治理,打通农村治理“神经末梢”。聚焦“小切口”推动农村治理“大变化”,率先打造“丁彭黄”片区为围合停车管理示范片区。畅通社情民意,完善村(居)民议事厅平台建设,逐步形成“村民事情由村民商量”的农村协商格局。全面深化“枫桥经验”东坑实践,深入推广“莞邑调解”多元化解平台应用,推进村级管理诉源治理,实现矛盾纠纷“村门口”闭环化解。

服务方面,将更多关注“一老一幼一外”与群众“获得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活服务高品质多样化,持续补齐“民生五个位”,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在教育、养老、医疗、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加可及可感。

文字:李健武 图片:李健武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