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
作为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投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的政府投资基金,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其中一支重要金融力量。
在东莞,近期政府投资基金可谓密集上“新”。去年12月,东莞启动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基金体系——2000亿元高质量发展基金。今年2月,东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正式投入运作,总规模50亿元;3月1日,东莞市天使母基金发布,总规模10亿元;3月4日,东莞市金石股权投资基金(简称“石龙基金”)首笔5000万元资金顺利到位,总规模暂定3亿元;3月12日,东莞水乡创业投资基金正式启动,成为水乡首支创投基金,目标规模不少于5亿元……
这些上“新”的背后,让人看到的是东莞政府投资基金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向”新图谋。
东莞政府投资基金重装登场
政府投资基金通常由各级政府通过预算安排,以单独出资或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采用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运作。它是政府支持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创新举措。
近年来,政府投资基金在全国遍地开花。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设立2107只政府投资基金,目标规模约12.84万亿元,已认缴规模约6.51万亿元。
去年,安徽省出台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形成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浙江省启动目标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4+1”专项基金。杭州市升级打造3支千亿母基金,推动形成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3+N”杭州基金集群;广州市设立2000亿元母基金。
百亿级、千亿级基金层出不穷,“基金集群”“基金体系”纷纷涌现,各地对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和使用热情不减。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各地都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政府投资基金可以引导社会资金集聚,优化资金配置方向,引导资金投资领域,助力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累累硕果的“合肥模式”已经成为各地学习的榜样。
一直以来,东莞也非常重视政府投资基金的作用。近年来,陆续成立倍增计划产业并购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等市级层面的产业基金。
站在“双万”新起点,东莞推动高质量发展重任在肩。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建设国际科创制造强市,东莞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此时,政府投资基金的作用又该如何更好发挥?去年,东莞对存量基金进行整合优化、扩容提质。出台了《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组建方案》,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规划、全面覆盖,规范管理、权责清晰,盘活存量、整合优化”的原则,系统提出新一轮产业基金体系架构。
该基金体系划分为政策型基金和市场型基金,通过财政和有关市属国企共同出资,统筹发挥财政引导和国资引领两大优势,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目标是形成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产业基金体系。
在去年12月举行的2023东莞全球招商大会期间,东莞的产业发展投资母基金、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城市发展母基金等3支市场型母基金正式启动,总规模150亿元,目标是形成1400亿元的母子基金群。这3支由国企牵头设立的母基金,是2000亿元基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莞的政府投资基金已经重装登场。
与此同时,东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金控集团”)、东莞科创金融集团(下称“东莞科创集团”)等国企也纷纷设立多支基金,为东莞的创新创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东莞科创金融集团还与11个镇街成立11支合作基金,总规模超25亿元,已投项目20多个。
镇街(园区)也设立投资基金。除了水乡启动首支创投基金,松山湖通过组建10亿元松山湖天使投资基金直接投资初创企业,设立国投新材料基金助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构建了多层次政府引导基金体系。
庞大基金全链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庞大的政府投资基金,投向什么领域?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各地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都围绕产业转,投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浙江主要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专精特新”企业;重庆则聚焦智能联网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广州重点投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消费等重要产业领域。
东莞的政府投资基金又投向哪些领域?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东莞拥有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国内首台先进阿秒激光装置完成立项评审,全市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574家,新型研发机构35家……从大科学装置、重大研发平台,到大学—研发机构以及创新企业,东莞的科技创新生态加速形成。
而从科技创新到成果转化,真正形成生产力,并不是一蹴而就。对于投资而言,早期项目、小项目、科技项目的投资风险大、周期长、不确定性强,社会资本的投资往往更加谨慎。政府投资基金则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制造业是东莞最鲜明的底色,全市目前拥有制造业企业约2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约1.38万家,制造业体系涵盖34个工业大类、涉及6万多种产品。近年来,东莞瞄准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七大领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支柱、立新柱,金融是关键力量,政府投资基金大有可为。
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东莞政府投资基金的投向显而易见。事实上,东莞2000亿元基金体系中的几支母基金,均通过“母基金+子基金”等方式,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以错位发展、各有侧重,提供一站式、一揽子、个性化的母基金投后服务、基金服务企业、政府服务基金。
东莞市天使母基金,聚焦东莞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九条重点产业链或补链强链关键环节细分赛道,将投资阶段明确为投早、投小、投创新、投硬科技,以此来撬动社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创企业发展。
创新创业母基金重点扶持硬科技、“卡脖子”、国产替代项目,重点支持早期创业团队,引入外部优秀机构及扶持本土创投机构,建设创投生态圈,导入优质项目落户东莞。
产投母基金重点投资国家、省和市重点支持的战略性产业领域成长期、成熟期项目,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和增资扩产,支持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定增并购。
城市发展母基金配合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服务产业园区内企业的创新孵化,按照产业园区的产业定位设立招商基金、孵化基金,以投招商,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东莞的天使、创业、产业等产业基金集群,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发展需要,全链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用好基金“以投促引”值得期待
用好政府投资基金能带来什么?
当初,合肥市拿出三分之一的地方财政收入,引进京东方,开启了“合肥模式”。从此,合肥市依托国资平台,联合头部机构共同设立产业基金群,围绕重点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构建几十条特色产业链,直接带动GDP超万亿元,实现“弯道超车”。合肥经验告诉我们,一次投资,引一个龙头,可以带来一串链条,兴起一片产业。
深圳天使母基金目前规模100亿元,资金全部来源于深圳市引导基金,100%投向种子期、初创期企业,专注投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五年时间里,设立子基金80余个,撬动社会资本140亿元,投出了思谋科技、云豹智能、天兵科技等5个“独角兽”以及160多个“潜在独角兽”。
东莞的政府投资基金也在为东莞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着力量。
东莞金控集团设立多支基金,其中东莞市产业投资母基金已形成“1只母基金+12支子基金”的产业投资基金体系,对东莞本地企业的直接投资金额达6.9亿元,涌现的东莞本土明星项目包括国内清洁机器人新晋独角兽云鲸智能、国内FA自动化零部件巨头怡合达及全球首家完成石墨烯原料生产到导热膜制备的全链条生产的公司墨睿科技等。东莞科创集团自2018年成立以来,所投资的企业中已有生益电子、铭科精技、安达智能、鼎泰高科、汉维科技等企业成功上市。
数据显示,自实施倍增计划以来,东莞已经推动210家企业实现倍增,全市100多家各级单项冠军企业,189家小巨人企业基本上都是倍增企业,倍增计划产业并购基金在其中发挥了不小作用。
今年1月,松山湖天使基金参与对东莞市元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天使轮投资,为企业抢占“银发经济”赛道提供金融支撑。
金融活水的“灌溉”助推东莞本土优质企业发展壮大,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科技企业到东莞安营扎寨。
今年是东莞的“投资年”。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力抓好“大招商”2.0版行动,发挥2000亿元高质量发展基金“以投促引”作用,招引布局一批引领性、标杆性龙头产业项目。
春风浩荡,时不我待。近日,东莞市“大招商”2.0行动方案印发,提出18条具体措施,抢抓“卡脖子”领域国产替代机遇和未来产业发展“风口”,全力招引一批战略性引领性产业项目。
为推动“大招商”提质增效,“大招商”2.0行动方案提出要用好2000亿元高质量发展基金推动招商引资,制定以投促引、产业导入、落地东莞为导向的母基金管理制度,加强与有资源、有项目的团队、基金机构合作招商。
今天的招商就是明天的项目、后天的成果,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用好用活2000亿元高质量发展基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