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2024年“二月二 东坑见”非遗展示活动落下帷幕。三天时间,东坑镇举行了17项活动,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精彩纷呈、流光溢彩的湾区文化盛宴,促进了东坑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作为东莞龙年开春后首个大型节庆活动,“卖身节”自带人气属性,是东莞文化圈的“顶流”,带旺了消费、促进了投资,为东坑“投资年”和经济稳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活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出一种勤劳致富、奋发向上的氛围。”泰睿智造(东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吉建春受邀参加了此次节庆活动,目睹市民游客泼水狂欢、集市上人头涌动的热闹场景,并参加了当天的招商座谈会。吉建春说,这更加坚定了他扎根东坑发展的信心,今年计划进一步扩大在东坑的投资。据统计,2024年“二月二 东坑见”非遗展示活动全网关注人次超过4231万,同比增长1310%,3天人流量超过30万人次。

接住“泼天”好运
“对于东坑人来说,今天比过年还重要。”苏女士说。苏女士是东坑人,嫁到了临镇大朗,她口中的“今天”正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每年这个时候,就是东坑举行“卖身节”的日子,苏女士等出嫁女便会带上老公孩子回娘家“探节”。
东坑二月初二节庆活动,这一自明末清初便扎根岭南、历经四百余年的古老节日,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与传承着。随着时光的流转,某些传统的庆祝形式或许已有所更迭,百姓们欢庆的方式也各具特色。
从挑选工人的雇佣,到集工商、农贸、文化、娱乐、民风民俗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东坑这个节庆文化承载的是农耕年代的辉煌与记忆,也生动见证了人们从物质生活需求到精神生活需求的演变。
但无论如何变迁,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游客都会齐聚东坑,风雨无阻,共同庆祝这一赞美劳动的盛大节日。
近年来,在东莞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推进文旅不断深入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该节庆活动以“传统+潮流”的创新方式,让这一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水善容万物,润泽一座城。
而以泼水射水为显著特征的二月初二节庆活动,也有着水的无尽包容性。在今年活动举办之前,东坑镇主要领导强调,既要体现传承,又要坚持创新,突出特色、打造亮点,进一步把节日打造成影响力广、参与度高、吸引力强的“东坑名片”。因此,东坑对今年的节庆活动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将众多潮流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泼水狂欢之中,为参与者带来了更丰富多元、充满国潮风情与科技感的全新体验。
其间,17项活动陆续开展,传统的民俗巡游、泼水狂欢上阵,无人机、高燃电音、网红舞蹈悉数登场,不仅为市民和游客献上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盛宴,更成为深化文化交流、推动非遗传承的重要平台,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卖身节”和英歌舞同为非遗项目。此次东坑邀请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来助阵,造就东莞与潮汕地区文化交流的“双向奔赴”。“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像我们一样,了解和喜爱普宁英歌,让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队长李俊浩说。
新潮的还有“科目三”。在3月11日的主题活动庆典上,“科目三”跳了起来,率真的快乐、自然的歌舞,让人耳目一新,与本次盛会的理念相得益彰,更映衬东莞这座文化强市的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泼水狂欢也同样融入了电音的新潮元素。水者,财也,人皆向往之。在历年的二月初二节庆中,泼水射水都是最具特色的一项内容,也是最受市民游客喜爱的一个活动,大家都想洒一身吉祥,带回一年、一生的好运气!
在主题庆典中,恰逢现场下着很大的雨,这不仅没有成为阻碍,反而激发起市民游客泼水射水的热情,大家纷纷笑称,下这么大雨,是老天爷要送给我们“泼天”的好运,一定要接住。而在当天下午雨停了后,前往东坑射水取乐的市民游客就更多了,大家纷纷跑上街头进行激烈的“水战”。
泼水射水,让东坑成为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东莞三月“顶流”
“哈哈,都变成‘水龙王’啦”“超级喜欢这种气氛”“就算下雨依然很热闹”“我就是一个‘神枪手’,不服来‘战’”……这个3月,论东莞的“顶流”、引发全网共同关注热议,还得是2024年“二月二 东坑见”非遗展示活动,这是东莞民间自发参与度最高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泼水狂欢·dou看东坑抖音话题挑战赛赢得大众广泛参与,相关话题总播放量达2708万次;主题活动庆典结束后,抖音话题热搜#东莞东坑“卖身节”以623万的热度迅速登上本地热搜第一位;普宁英歌也迅速登上热搜,仅上午时间就以近400万的热度登上热搜榜第五;东莞+、小红书等其他新媒体、网络媒体平台,累计关注人次超过500万……
人气意味着人流,人流意味着人气旺。
火爆的背后,必有人们难忘的时光。在社交平台上,诸多喜闻乐见的非遗项目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不断唤醒着人们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来到东坑现场,人们怀着敬意和祝福,共同感受着那份独特的传统,也更加真切地体验了东坑十足的“烟火气”。

只见,在乐然街、桥头街、文阁路的传统市集,是延续多年、最有坑土民间节庆鲜明特色的市场,蛋散、糖不甩、大包等传统小吃香气四溢,狮头摆件、藤背篓等特产好物琳琅满目,不少人一边握着财神风车,一边感受埔田农耕文化的魅力。在“丁彭黄”片区的主题美食街,则汇聚了众多潮流文创和美食。非遗墟市同样在“丁彭黄”片区,除了有阴菜、糖不甩等东坑非遗资源,还有东莞各地非遗,市民游客一边品尝非遗美食、一边购物,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彩纷呈。
游客娇姐在3月9日随香港乡贤团队来到东坑,她兴奋地向记者说:“我们在东坑买了许多手信,包括松糕、米通等特色美食,打算带回香港与好友分享。”据了解,她不仅参与了“行运巴士”巡游和主题活动庆典,更深深感受到了东坑文化的独特魅力。

3月11日,桥头街的传统集市被市民游客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购物热情高涨。摊主刘小姐正在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传统集市每年都有的,人流很旺,生意非常好。”刘小姐说。
“近几日,我们的酒店入住率相比平时有了显著的提升,高达30%的增长率。同时营业收入也实现大幅提升,增加了约15000元。”维也纳酒店(东莞东坑文阁店)前厅负责人巫小姐介绍,东坑节庆活动期间,酒店的客源结构也变得更加多元化,既有商务旅客,也有回乡的香港客户,他们纷纷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来到东坑,共同感受这一独特的文化氛围,也带旺了酒店业务。
利用节庆文化,东坑加速推进文旅融合,为稳增长增添新的动力。

供应链“小气候”
“卖身节”是东坑乃至东莞一张特色亮丽的文化名片。
如何擦亮这张名片,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也是近年来,东坑镇党委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年是全市的“投资年”。在此次活动筹备时,东坑镇主要领导要求,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战略部署,以文化软实力,聚人气、促消费、广招商、稳增长。
在主题活动庆典现场,记者看到了不少东坑企业家的身影,他们受到东坑党委政府的邀请前来体验节庆活动。尽管当天上午雨下得比较大,但企业家们却丝毫不以为意。“对做生意的人来说,好日子下这么大的雨,是一个好兆头。”东莞市东道金达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镇宏笑着说。
东道金达技术目前正在东坑投资建设东道金达综合型总部项目,该项目主要从事研发、生产、销售音频、AR、VR等智能穿戴设备。吴镇宏认为,“节庆活动很热闹,非常感染人,处处透露出东坑干部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吴镇宏表示,他很喜欢这种氛围,他除了把总部搬来东坑,还购买了房子,落户了东坑。
“‘卖身节’里面有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精神内核,这跟企业的精神文化需求很贴切,会对企业有一种无形的推动作用,能够进一步凝聚企业的向心力。”吉建春说。泰睿智造(东莞)科技有限公司近年落户东坑,主要从事新材料技术研发、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高品质合成橡胶销售等。
文化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卖身节”就像3月的春雨,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企业成长。“此次节庆活动让我对企业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吴镇宏表示,接下来将加快总部项目的建设,预计今年底封顶、2025年投产。吉建春则表示,去年该公司营业收入接近10亿元,实现“倍增”,今年已经计划扩大在东坑的投资,通过更新设备、引进人才等,力争今年营业收入再次“倍增”。

目的不止于此,东坑党委政府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在主题活动庆典后,东坑又邀请企业参加招商座谈会,以文化内涵做“加持”、以节庆活动为“杠杆”,以商引商,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
“在全市来说,东坑经济总的体量不算很大,但制造业却很强,特别是龙头企业、大企业多,目前该镇有3家百亿级企业,百亿企业数量占全市五分之一,还有一大批的腰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东坑在此次节庆活动中把这些企业聚集一起,无疑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让大家在供应链上实现对接,把龙头企业的供应链留在东坑,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东坑政府此次提供的平台非常有价值,能够让企业在互相交流中发现新的需求,做成新的生意。”吴镇宏兴奋地说,“这种交流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有‘卖身节’作为桥梁,让大家都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氛围比较宽松,大家比较放得开,谈得更加深入,成功的几率也更大。”
盛会已然落幕,脚步未曾停歇。
接下来,东坑还将举行多场产业链对接专场活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并促成形成镇内供应链的“小气候”,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