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4个月,来自东莞市委统战部的帮扶干部孙振兴三年驻村任期就要到期了。韶关乳源的山好水好,小城风光无限、民风淳朴,的确令他心有不舍,他笑说,“你们看我的名字有‘振兴’两字,大概因为我命中注定是要来参与乡村振兴这项工作的吧!”
▲乳城镇岭溪村驻村第一书记孙振兴(左)正在与主播双姐一起直播带货
时光倒流到2021年7月,孙振兴刚刚被派驻到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岭溪村,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很快在田间地头摸清了基本情况。这里以传统农业为主,稻田收成后,这些农田就“冬眠”了,农闲时,村民就在村口闲聊、打牌,增收困难。
“乡村振兴,到底从哪儿入手呢?首先是人才很重要。我们需要有情怀的当地村干部、乡贤来一起推动。”很快,他就找到了朱细星。朱细星既是岭溪朱屋村小组组长,又是企业家,早些年已在其他镇种植食用菌,技术成熟,经济效益也好,更重要的是,他很有乡土情结,又有担当,愿意为建设家乡出钱出力。
于是,莞韶两地村干部,一位来自东莞,一位来自韶关,说干就干。他们商量着,考虑到农民思想保守,第一年先给村民们免费发放菌种,只需要他们在自家的水稻收成以后,把秸秆归拢成一垄一垄的,放上菌种,定期浇水,大概三个月,就开始可以出菇了,“他们自己吃也行,挑到镇上去卖也可以,先让他们感受一下。”
第一年收成时,其中一位村民只种了两分地,却卖了1600元!这在当时的岭溪朱屋村一下子轰动了!村民心想,一亩稻田一年才收入六七百元,现在两分地就有1600元,而且种植操作如此简单!尝到甜头的农民感觉这个赤松茸太香了!
第二年,很多村民就主动来要菌种,纷纷自发在门前屋后种植,孙振兴统计了一下,大概也有三亩了,为了扩大产量和质量,他想到了建设食用菌大棚。这项工作不容易,11个食用菌大棚占地3亩,一些村民思想保守害怕大棚影响农田复耕,他和朱细星就一个个去做思想工作,并且朱细星率先拿出2亩地试种。
在莞韶两地村干部的努力下,到了第三年,由盟大集团捐赠10万元建设的食用菌大棚建成了,预计亩产1000多斤,市场价卖20-25元一斤,可带动就业村民50多人次,预计村集体增收3万多元。“今年也是村合作社种植赤松茸的第一年,通过合作社做成规模,做成岭溪的品牌,正式对接珠三角的销路。”
产业振兴,助力“百千万工程”。“现在是3亩,接下来将扩大到10亩以上,把岭溪村的食用菌产业做得更加规模化,标准化。”孙振兴介绍说,东莞市长安驻乳城镇工作队支持岭溪村主要做三类产业帮扶,第一个是食用菌,第二个是大米,第三类是“药食同源”的野菜。“这些都市人比较喜欢的绿色产品,品质本身就很好了,现在还需要把品牌做好打开销路。”
“我们村还有一个韶关市重点项目——‘宿美·稻’民宿综合体项目,目前第一期‘品悦·蝴蝶谷’和第二期‘璞悦依山’精品民宿都已经开业了。欢迎大家常来旅游休闲,希望更多人看见我们乳源的好山好水好物。”孙振兴告诉记者,另外由东莞三正集团捐赠的现代化新型农业大棚已建好,希望“新农人”和助农项目进驻,能引进更多致富农产品,更快更好地帮助村民致富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