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贵如油,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之雨水。在这个“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日子里,一条莞企“干劲”十足的信号,伴随火热的开工景象而来:2月15日至2月17日,东莞市人社局组织五个镇街的11家名企入铜入黔招揽人力人才,莞企不仅签下9份协议,还在2场现场招聘会上,与862人次求职者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吸引1600多劳动者到场求职应聘。
铜仁黔南之行,收获可喜。在这数据背后,看到的不仅是莞企强劲的发展势头,还有这条年年都走的初春揽才路上的变化——莞企在变、人社在变、高校在变、求职者也在变,不变的唯有海那边的那颗初心。
莞企之变
变的是理念,不变的是发展
“我们这工作强度不大,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外,自愿加班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每周最少保证休息1天。”2月17日,黔南州罗甸县玉湖公园广场的东莞专场招聘会上,面对一个个坐在面前的求职者,东莞高伟光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主管董亚伦都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位求职者讲着这样一句“开场白”。
董亚伦为何要向求职者着重强调这样一句话?“只有让员工在工作的同时,拥有充分的时间去享受生活,企业的人才队伍才会稳定。”对于记者的疑问,董亚伦的答案脱口而出。
今年春节前,东莞高伟光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就接到了110亿元的订单额,全年工期早已排满。带着重任入黔的董亚伦并没有因此而自乱阵脚,见人就抢,而是抽丝剥茧般地与求职者进行交心式对话,主打的揽才核心是“精准”“稳定”两个关键词。
东莞高伟光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释放的揽才信号,并不是独有,而是整个东莞揽才团的普象。
正在筹备上市的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带来了最高18000元月薪的岗位,其HR代表郭琴还拍着胸脯向当地的求职者和院校代表表示,如果求职者成功融入雄林这个大家庭,就是拿到了一个“铁饭碗”,“举个例子,新员工入职后有老师傅带,这是一个责任制,比如老机长在规定时间内,成功带出一个新机长就能奖励1000元,如果徒弟没能出师,师傅就要自掏1000元补贴给徒弟,目的就是要让大家一起成长。”郭琴说。
谢岗镇的“新贵”企业东莞乔合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近两年持续稳定发展,不断壮大,今年的销售额更是预计将增长35%,公司也是处在一边生产一边建设的火热景象当中。其中,正在扩建的设施里,有1/3的建设面积是留给员工生活娱乐的。公司HR经理孟红霞告诉记者,揽才只是一个敲门砖,让每一位来乔合里的员工有成长、有生活、有归属、稳得住才是公司人才战略的核心内容,为此,公司每年不惜重金购入高端人力资源服务,对员工进行测评,护航员工成长。“要充分发挥出员工的效能和价值,就必须要清晰地掌握员工的特点,为他们做好职业规划,做到让我们的员工不论去哪都‘有饭吃’,才是我们公司人才战略的初衷。”孟红霞说。
时代在变,莞企的人才理念也在变,不变的是对于发展的远见和信念。
服务之变
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初心
坐在企业招聘摊的HR位置上“客串”(帮企业代招),清溪人社分局局长张雪峰丝毫不逊于企业正规的HR,代招企业的揽才理念、用人特点、职业规划等等,张雪峰张口就来。如果不特意介绍,求职者根本不知道,坐在他们面前的人竟然是临时“客串”企业HR的东莞人社干部,更让张雪峰这次“客串”加分的是,他还能根据每位求职者不同的特点,现场为每个求职者指定出一套“补贴领取攻略”,一时间引来了不少求职者的关注。
2月17日的招聘会上,张雪峰这边忙得不可开交,道滘人社分局局长陈海勤同样不得清闲。她带着分局的工作人员与在场的道滘企业紧密合作,总是会在企业揽才的关键点上为企业送上助攻,让一次次招聘“对话”充满了温馨与欢快,一时间让在场的几家道滘企业招聘摊成为了人气最高的摊位,人社和企业“1+1大于3”的协作效应活灵活现地呈现。
和企业一同成长的过程中,东莞人社的服务形式也在不断的变化。近几年的东莞市人社局的年度工作报告中,做好企业和人才的“店小二”,是每年都会出现的高频字眼。在甲辰年的首次异地揽才路上,“店小二”的服务理念也让人看得更加清晰。除了镇街分局人社干部在招聘会现场的表现外,市镇两级人社部门背后一系列复杂繁琐的牵线搭桥造平台的举措,更是对“店小二”服务理念的生动诠释。
春节前一个月就基本完成两地活动各项对接,宣传发动、地点选取、时间选取、企业选取、岗位选取、帮企业把关校企合作协议书等等幕后工作的细致铺垫,让企业HR们在异地揽才之行中享受到了拎个包即可开干的贴心服务。让记者印象最深的是,2月6日凌晨2点,“平安回家”专车刚到达铜仁市,一路护送铜仁籍务工人员返乡的人社就业专员阿铭和阿龙就收到了一条工作通知:大年初五春节后首场异地招聘行程已定,请二人到达铜仁后再就几处细节工作与铜仁市人社局进行沟通协调。
为求职者制定来莞补贴方案,为企业揽才铺路清障,为优质企业站台助力,人社的服务在变。至于变化几何,这次入黔之行中,东莞市鸿泰达烫印有限公司HR胡荣丽的评价非常生动,她说:“外出揽才,东莞人社就是我们手上的敲门砖。”
求职者之变
变的是思维,不变的是奋斗
“你们全勤奖有多少?我在公司如果边工边学提升学历和技能公司能帮我做些什么?”面对眼前年轻姑娘的“大胆表白”,纵使是干了十余年HR工作的董亚伦也出现了两三秒的“当机”状态。反应过来之后,董亚伦眼神里充满了一种“你就是我要找的人”的“情愫”。
时代在变,新生代的求职者们的思维同样与时俱进,在他们的思维里工作、成长、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他们不会轻易地做出选择,但一旦选了,就不会轻易离弃,除非有更好的平台。这对企业是好事,能倒逼企业建立更科学、更完善的人才发展体系,让企业和员工一同成长、一同收获奋斗的成就和喜悦。”董亚伦说。
除了个体求职者外,高校、职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就业思维一样在变。2月16日东莞揽才团与黔南州地区高校、职校的校企合作座谈会上,“共建互访”“联合培养”“1+1+1”等术语贯穿始终。
“与我们学院有合作的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效果好,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你们说的‘共同成长’理念打动了我,今年毕业季的黄金档期我们留给东莞,期待我们的合作是长期的、可持续的。”座谈会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莫小平认真地说道。
当越来越多的“00后”成为身边的同事时,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对于年轻的他们而言,眼前的薪水固然重要,但早已不是决定他们去与留的主要决定因素,于他们而言,奋斗,应该是一条看得见希望、感受得到成长的追梦旅途。
在这寒冬已尽、春意萌动的初春时光里,不妨来到南海之滨的成长之城东莞看看?或许你的追梦之旅就将在这里绽放。